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FTAAP或將主導亞太經貿一體化

http://www.CRNTT.com   2014-11-10 09:17:53  


FTAAP有助於整合APEC內部的次區域、雙邊自由貿易區(RTAs/FTAs)以增強APEC發展動力。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訊/時隔八年,本次APEC會議不僅重啟亞太自貿區(FTAAP)談判進程,而且有望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這對於亞太經貿一體化和亞太統一大市場的形成都將具有裡程碑式意義。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介紹,2013年,亞太地區GDP總量合計42.5萬億美元,占全球GDP74.9萬億美元的56.8%,貿易總量約占世界貿易總量的46%,區內貿易比重高達67%,然而近些年來,亞洲經貿一體化卻遠遠落後於歐盟與北美經貿一體化進程。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正面臨重叠化、碎片化風險。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截至2013年,亞洲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從2002年的36個增至109個,另有148個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談判之中,兩者相加達到257個,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FTA發展勢頭,占到整個區域貿易的70%以上。

  文章分析,區域FTA在亞洲的盛行當然有其現實基礎。在WTO談判進展艱難,APEC自身貿易投資自由化推進緩慢的背景之下,APEC成員間FTA大量湧現,各經濟體開始逐漸轉向小型多邊貿易自由化。GATT(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第24條以及GATS(服務貿易總協定)第5條曾明確規定WTO對自貿區建設的態度,是自貿區與WTO多邊體系共存的基礎。然而,GATT第24條本身的缺陷因有效規制的缺失,讓FTAs在一定程度上幹擾和侵蝕了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以及多邊體系框架。

  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亞太地區各類FTA紛繁複雜,各自分立,包括平行的兩個區域RCEP和TPP談判,以及以東盟為主的各類FTA。這些充滿博弈色彩而又缺乏相互協調的“競爭性合作”, 雖以最大化本國福利為目標,卻很難使亞洲整體的福利達到最大化。

  文章稱,作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和亞太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希望能為改變這種現狀發揮重要作用。一直以來,在促進貿易全球化、自由化立場上,中國始終堅持以多邊貿易為主,區域貿易安排為輔的立常各類型的自貿區,秉持開放、透明、非歧視的原則,朝著統一的多邊規則而努力,實現各個自貿區的有機重合,如果各行其是、相互排斥,搞歧視性和排他性,將偏離融合趨勢,造成全球價值鏈和多邊規則的碎片化,也可能導致貿易保護主義等各種保護主義抬頭,這是貿易全球化的倒退。

  尤其突出的問題是,由於各自貿區原產地規則不同,同一種產品來自不同區域和國家關稅不同,安全標準、環保標準、市場准入標準也不同等等難免要加大各國外貿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並不利於亞太區域貿易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競爭。因此整合各類FTA,推動亞太地區平行的兩個區域RCEP和TPP談判之間建立可行的互聯互通機制,達到高標準融合,進而促進亞太經貿一體化迫在眉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