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 |
美國人的中國觀 | |
http://www.CRNTT.com 2009-03-11 08:34:35 |
1971年,尼克松說,中國人將不可避免地成爲巨大的經濟力量 王立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的時候,俄語還是熱門專業,他是“被硬派去學英文的”。1954年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外交部新聞司(當時叫情報司),任龔澎司長的秘書,當時的新聞司,除了每日有專人收聽美國之音、BBC的新聞節目,就是爲日內瓦會議、萬隆會議等準備材料。 美聯社日內瓦1954年4月28日電:“日內瓦會議上的美國代表團不理睬中國共産黨人。國務卿杜勒斯顯然正在做出榜樣來。雖然他在會議桌旁距離周恩來只有4個座位遠,但他沒有與周恩來握手或說話……一位美國代表說,杜勒斯在第一次會議上甚至連向周恩來那邊看也不看。” 1960年,曾報名“參幹”的王立被派往朝鮮開城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一待就是7年,却也躲過了“文革”的開始。1967年回國時,“搞外事已經沒多少人了”,根據總理周恩來的指示,王立幸運地留在正義路(當時叫反帝路)15號,繼續搞業務,和他一同留下來的只有一百來人,其餘上千人去了正義路30號搞運動,龔澎後來在運動中被打成裏通外國的“三反分子”,1970年病逝。 1969年,王立調到美大司,這一年的2月1日,尼克松上臺後10天即指示基辛格:“我認爲應該盡力促成這樣一種態度,即我國政府正在尋求與中國人和解的一切可能性。”3月,中蘇關係因珍寶島事件更加惡化。年底,周恩來指示美大司,要留意美國伸出的觸角。“看美國報紙,已經有一些觀點出來,比如哈佛的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就呼籲不要孤立中國。”王立說。 那時總參和外交部在香港設有圖書采購點,王立借外交部圖書館之便,看到一些相關著作,他對基辛格的地緣政治分析印象頗深。“當時的中美蘇大三角間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復旦大學特聘教授相藍欣說,“但在美國人的眼裏,中國只是大棋局中的棋子,最多算是一副‘中國牌’,打給蘇聯看的,對美國國內政治格局影響不大。”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訪華,之前的7月6日,尼克松在堪薩斯發表講話,稱當今世界有美、蘇、西歐、中國和日本5大力量中心,“8億中國人將不可避免地成爲巨大的經濟力量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其他方面所能取得的成就”。于是會談中,周恩來一再提及尼克松講話,基辛格竟對此一無所知,頗顯被動。會後,倒是基辛格向中方借閱尼克松講話,王立當時被分在政治組,立即向新華社索要英文稿,新華社參編室以特急件送到釣魚臺時,上面寫了“僅此一份,請用畢歸還”。後來美方以爲“歸還”要求是外交部所提,還在回憶錄中提起,事實上,由于“文革”內耗,當時外交部真的連一台複印機都沒有。 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王立陪同中國科學家代表團出訪美、英、加、瑞(典)4國,那是他第一次去美國。“人家敞開給我們看,好多大型實驗室都去了,但回來時有些東西不敢講,當時還是軍代表管著科學院啊,寫報告時就講一條優點,再想方設法講一條缺點,可挑來挑去也沒找到什麽毛病,正好在加拿大看到一個收集蛾子的實驗室,趕緊凑一條:不聯繫生産實際……”王立回憶說,“結果不久,我們從加拿大進口的小麥鬧蟲害,還得求助那個實驗室。” 那次出訪讓王立印象頗深的還有一件事,中國人所到之處,大型企業都相當歡迎,但有一次沒參觀成,因爲當地的工會不幹,工會、工人居然不歡迎共産黨國家的客人?代表團很吃驚,感觸有二:這裏的工人挺保守!美國的工會勢力挺大!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