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G20和中國國際戰略的再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09-04-07 09:32:41  


4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倫敦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二次金融峰會。這是與會各國領導人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集體合影。
  中評社北京4月7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鄭永年文章“G20和中國國際戰略的再思考”,文章說,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無論是承擔國際責任還是國際領導權,都包含有巨大的代價。作為崛起中的大國,中國不可推卸應當承擔的責任,但也沒有必要去作過度的國際承諾,更沒有必要過早地去爭取國際領導權。在沒有實質性的能力對現存國際體系作具有實質性的改革之前,中國的重心還應當是自身的建設。全文如下: 
 
  經過很大的努力,G20終於有了一些收獲,各國在一系列全球性金融和經濟問題上達成了相當的共識。一些人說,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面臨危機,各國都意識到在全球化時代,大家都是全球體系的一部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沒有一個能夠置身事外,大家都必須僅自己的一份責任。

  但G20峰會所透露出來的信心遠遠不止這一些。這樣一次高調的並且具有實質性的國際峰會,在很多方面是對現存國際體系權力分配的大檢驗。

  從這次峰會上,人們可以看到老霸權如何接納新興力量及其新興力量如何在現存體系中崛起的問題。這尤其表現在中國身上。很多人認為G20的核心是G2,即中美兩國的互動主導了會議的議程。也有人更進一步說實際上是G1,即中國的態度決定了峰會的成效。

  上一次國際權力的大轉移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代,即經濟霸權從英國轉移到美國。當時,殖民地英國因為戰爭已經筋疲力盡,美國對是否接下英國的金融和政治領導地位猶豫不決。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認為,國際機構與前世界霸主英國的利益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但是,美國最終還是從英國那裡接下了這個國際責任和領導權,實現了經濟霸權的和平轉移。此後,美國以其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力量,重新組織了國際經濟體系並且一直主導這個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