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G20和中國國際戰略的再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09-04-07 09:32:41  


 
中國仍對現存體制表示“忠誠”

  那麼,現在的中國是否準備建立一個其國際機構不再由美國和西方主導的世界新秩序?很多西方觀察家認為,中國已經準備好這樣做。

  這次G20峰會前,中國對改革現存國際金融體系的呼聲極高。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和主管財經的副總理王岐山等先後發表文章,主張要改革國際金融秩序,並且提出了諸多具體的方案,例如發展出一個超主權的儲備貨幣,增加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的作用等等。

  一時間,中國似乎成為國際體系改革派的領導力量。當然,中國的呼聲也得到了很多國家的積極回應。一些國家對中國的期望很大,希望中國能夠領頭來改革現存國際金融體系。

  但是,現在真的可以談論國際權力的和平轉移了嗎?美國真的因為這次金融危機國力衰落而準備放棄其霸權地位了嗎?中國真的具有足夠的能力和意願從美國那裡接過國際責任了嗎?

  至少從這次峰會上中國的行為來說,歷史還遠遠沒有發展到這一步。中國沒有那麼大的力量,更沒有強烈的意願來進行所謂的權力轉移。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和現存制度的和平相處。

  G20之前,中國充其量是表達其對現存體系沒有能夠有效阻止金融危機的發生不滿。用赫希曼(Albert O. Hirschman)的話來說,這是一種對現存體制的“抱怨”或者“牢騷”,表現的仍然是對現存體系的“忠誠”,是希望改進現存體制,而非退出(exit)現存體制。

  G20峰會的結果說明了這一點。中國的“抱怨”和“牢騷”得到了回應。美國和西方答應中國在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與代表權。當然這是以中國向IMF出資為條件的。就是說發言權和代表權取決於中國出錢多少。中國強調的IMF特別提款權SDR的國際儲備貨幣的角色也得到了回應。

“大國責任論”呼聲會越來越高

  這些當然有助於中國在現存體制上往上爬一些,就是說有助於中國的國際地位的提升。西方和美國樂意這樣做,因為這無疑在消化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外部挑戰的同時強化現存體系的能力。就是說,這種結局可以解釋成為中國和西方的雙贏。

  因為是鞏固現存體制,這次峰會的最大贏家還是美國和西方,因為這個體制是他們所主導的。美國的最大目標本來就是世界各國一同來拯救經濟,因為一旦經濟恢復,美國又會回到從前的霸權地位。

  美國儘管也有妥協,例如同意一定程度的國際監管(對對衝基金和評級機構等),但這方面純粹屬於虛的方面。國際監管的效力如何取決於IMF等國際機構,而美國會繼續主導這些國際機構。

  中國和新興國家通過在現存國際金融體制中提升自己的做法相當理性。一則這些經濟體沒有其他的體系可作選擇,二則這樣做有助於他們自身在國際體系中的和平崛起。

  在國際層面,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還會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裡面臨相同的情況,作出類似的決策。

  就是說,中國會長期面臨只有國際責任而無國際領導權的矛盾局面。因為美國和西方主導現存國際體系,他們就很容易通過修正體制來消化中國和新興經濟體的挑戰和壓力。

  也可以預期,隨著中國的發展,來自發達國家的有關“中國大國責任論”的呼聲也會越來越高。中國儘管對這種情況很不高興,但也很難拒絕被要求承當責任。很顯然,中國的這種被動責任的代價極其高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