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中評智庫:香港對國家的戰略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22-08-20 00:09:26  


 
  三是,“1233”中的“233”,香港都是“善用”其利的主場。香港有不同於粵屬國家主體制度的姓“資”制度;有不同於粵屬中國關稅區的“單稅區”;有不同於人民幣的港幣及其美元聯匯制。香港對國家戰略價值,呼之欲出!

  3、“兩前提”下姓“資”制度:鎖定香港戰略價值

  (1)香港戰略價值不看其對國家“出力”大小和“占比”高低。早在國家決定改革開放和如期收回香港時,鄧小平就預計到:“四化建設,香港出了點力。以後甚至出力更小也有可能”;“那時候,香港在整個國家經濟中占的比重更小了”。因為“中國根基在大陸”,“不在香港”,中國現代化“不能靠‘統一’來搞”,不能“把四化建設能否實現放在香港是否繁榮上”。

  (2)依法保持“兩前提”下香港姓“資”制度不變。鄧小平指出:香港對國家“出力更小”,或其經濟的國家占比“更小”,“就更沒有變的必要”;“大陸發展起來了,那時還會小裡小氣地處理這些問題嗎?所以不要擔心變,變不了。”

  他這裡所說的“變”,都是指不同於國家主體姓“社”制度的香港姓“資”的制度。聯繫他著名的“兩前提論”,即“一國”是“兩制”前提;國家主體姓“社”也是港澳姓“資”前提,這就揭示了“兩前提”下香港姓“資”的制度,就是內地即國家主體沒有也不可替代的香港對國家戰略價值。

  (3)香港戰略價值標準是國際化和營商環境。“世界城市”的等級劃線,不以GDP而以國際化和營商環境為評定標準;香港也從未將GDP列為其經濟發展的目標。香港以其國際化是中國之最和營商環境世界一流,長居“世界一線城市”首榜的第三名,素有“紐倫港”美譽。香港對國家戰略價值,就宜用國際化和營商環境來衡量。這個衡量標準,也符合香港國際地位必須符合的中國的國際地位(“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結語

  回首香港回歸祖國25年的歷程,感悟鄧小平這段名言深刻精闢:“以社會主義制度為主體的國家包含不同的制度,馬克思沒有講過這個問題,我們大膽地提了。”展望香港未來,引用習近平一段名言,作為本文收尾:“在統一的國家之內,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個別地區依法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在過往的人類政治實踐中從未有過。前人用超凡的勇氣探索和突破,後人以堅定的信念實踐和發展。前進的道路並不平坦,但是我們實行‘一國兩制’的初心不會改變,決心不會動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