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中評智庫:香港對國家的戰略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22-08-20 00:09:26  


 
  3、國家兩項涉港澳部署的戰略交集

  十九大有兩項涉港澳戰略部署:一是將港澳正參與的“帶路”建設,寫入中共黨章(總綱第23條:“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一是將港澳正實踐的“一國兩制”,列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簡稱“新中特”)基本方略。黨中央指出,這兩項戰略部署的結合點,就是支持香港參與和助力“帶路”建設。

  (1)“帶路”建設提升香港全局性功能地位。香港回歸祖國25年中,國家發生了兩個影響香港功能地位的重要變化:一是,2001年12月即香港回歸4年半時,中國加入WTO,我國從之前向世界開放,變成了與世界雙向開放;世界從之前衹對港澳開放,變成了也對中國內地全面開放。中國經濟總量迅速增長,目前GDP排名世界第二;香港經濟多項指標的國家占比和在全國或世界排名,相對滑落。如往來中國貨櫃,之前衹能在香港裝卸再進出中國內地;中國加入WTO後就可在中國內地任何港口裝卸了。香港貨櫃呑吐量,2016年起就被洋山、寧波、鹽田等內地港口和新加坡、越南港口陸續超越;世界排名也從第1-2名逐年下降,目前跌到了第10名,還將繼續下跌。就是說,“十二條”和體現“十二條”的香港基本法,保障至今的“國際航運中心”這一香港傳統優勢,面臨挑戰。結合城市綜合實力,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香港仍是全球第四(前三是新加坡、倫敦、上海)。

  二是,2014年即香港回歸16年時,國家資本和技術輸出首次超過輸入,中國輸出產能和技術的“帶路”建設順勢起步。中國經濟也從之前的“引進來”打造國內市場,向“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轉型。香港就以“世界各國各地區和內地各城市難以比擬和替代的獨特優勢”⑧,助力國家推動“帶路”建設,其本身在國家發展大局的功能地位悄然提升。

  (2)“兩權結合”確保“一國兩制”方針不變、實踐不偏。列入“新中特”的這個方針,其表述衹是“兩權結合”,顯示其是方針的核心:中央擁有對港澳全面管治權,與港澳享有高度自治權要有機結合。這同鄧小平創制“一國兩制”時就提出著名的“兩不是論”,一脈相承:“港人治港”不是中央不管⑨,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⑩。

  “兩權結合”是對香港回歸以來實踐“一國兩制”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科學總結:堅持“兩權結合”,“一國兩制”方針就“不會變”、“不動搖”;偏離了“兩權結合”,“一國兩制”實踐就會“走樣”、會“變形”。如遇有中央不出手香港解決不了的問題時,“當斷不斷”或不出手⑪;又如主張“香港衹有特區政府一支管治隊伍”,狠批“兩支管治隊伍論”⑫等。

  (3)國家需要香港和香港再創新輝煌。這些都是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首次提出。一是,國家始終需要香港。從解放全中國但不解放香港,到收回香港但不改變原制,再到香港在新時代“地位特殊”、“優勢獨特”、“作用不可替代”(習近平語),國家發展各時期,都需要與世界“同軌”而制度姓“資”的香港,充當國家與世界“接軌”的主橋樑,和突破美西方對中國封鎖圍堵或遏制的戰略緩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