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社專訪芮效儉:見證中國七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3-03-28 00:25:29


芮效儉全家1980年到內蒙旅行。(芮效儉提供)
 
  1992年大選,老布什總統被克林頓擊敗,作為老布什任命的大使,芮效儉那時不知道是否還會在駐華大使位置上幹下去,但他盡力悄悄建立中國政府與克林頓政府的溝通的管道,在克林頓就職之前,就促成中國副外長劉華秋訪美,與即將入閣克林頓政府的高官會面。克林頓入主白宮後,將中國人權問題與最惠國待遇掛鈎,美中關係在1993年進入了困難期,兩國在人權問題上爭執不斷,但1994年5月克林頓最終還是決定將中國人權問題與最惠國待遇脫鈎。

  芮效儉指出,他本人支持克林頓總統將人權問題與最惠國待遇脫鈎的做法,但認為到聯合國人權大會上提案譴責中國,試圖馬上取得解決方案,卻又沒有得到足夠支持票的做法是錯誤的。人權問題與最惠國待遇脫鈎終究使兩國關係得以向前邁進,美國國防部長、勞工部長、商務部長先後訪華,到1995年春天芮效儉離任時,美中關係基本上重新回到“正常關係”的型態中,但馬上又發生了李登輝訪美的事件。

  芮效儉轉任美國駐印尼大使後,美中高層互訪的勢頭得以持續,終於導致1997年江澤民訪美,1998年克林頓訪華。然而隨後發生的1999年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以及克林頓因性醜聞面臨彈劾,都使得美中關係遭遇波折。

  輕車熟路地梳理著美中關係的這些脈絡,芮效儉說,美中關係就是這樣,起起伏伏,作為美國的使者,他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職責允許的範圍,推動美中關係向好的方向邁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