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鄧利娟: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需要新理念新舉措
http://www.CRNTT.com   2022-12-22 00:25:40


 
  第四個新舉措,大力推進以村民為主體、鄉村為中心的兩岸鄉村整合發展。其一,充分調動村幹部村民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盤活本地本村的人力資源。省農業農村廳等職能部門可組織參與閩台鄉村融合發展專案的村鎮幹部及村民進行相關培訓,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提升對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大力鼓勵與引導本村青年返鄉建設,將鄉村建設的本地本村人力資源充分調動起來,同時與台灣團隊帶來的現代經營理念相結合,實現自身鄉村的振興。

  其二,大力吸引與培養各類台灣人才從事兩岸鄉村融合發展工作。針對台灣農民創業園中台灣人才緊缺問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強新形勢下應聘吸引力。同時鼓勵園區農民積極學習深造,不斷創新推廣兩岸新型農民交流培訓方式。而在鄉建鄉創方面,不少台灣青年對大陸農村情況及鄉土文化瞭解不多、對大陸涉農法律法規及辦事流程也不甚瞭解,住建等部門可進行重點培育工作。從鄉建鄉創台灣團隊建設、項目指導、政策宣傳引導、鄉土文化傳播等方面進行重點關注與培養,並以成功案例引導更多台青赴大陸參與鄉建鄉創。

  其三,積極推動兩岸基層治理融合發展。有效探索將兩岸社會組織發展融合嵌入鄉村社區治理實踐之中,一方面推動全省采認台灣社會工作師證書,對落地參與鄉村社區治理、鄉建鄉創、社會事業等的台灣專才給予從業補助等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機制,讓合適的台灣社會組織更多地參與鄉村公共服務供給。廈門“共同締造”模式與平潭“共同家園”模式等較成功案例應加以大力推廣。

  其四,大力促進閩台同名村融合發展。廈門、漳州及泉州等聚集大量兩岸同名村落,應在以往同名村交流合作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將其納入到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系統工程中來。通過盤點梳理選出重點村落,制定其總體發展規劃。可以姓氏宗親交流為載體,促進同名村文化連接與融合。通過發揮閩台宗親、同鄉、民間信仰、姻親等橋樑紐帶作用,支持同名村舉辦各類傳統節慶、族譜對接、宮廟祭典、姻親聯誼等交流活動,邀請台灣同名村裡組團來閩開展尋根謁祖、族譜對接等活動。另外,積極推動同名村產業合作,涵養鄉村經濟。以鄉建鄉創為依託,引進台灣精緻農業、生態旅遊理念,助力同名村內生發展動力和機制建立,形成有特色的鄉村產業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