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鄧利娟: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需要新理念新舉措
http://www.CRNTT.com   2022-12-22 00:25:40


 
  鄧利娟認為,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除了存在上述問題與困難外,還面臨現階段兩岸關係形勢十分複雜嚴峻與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蔓延的極大挑戰。大陸各方面需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採取新舉措,大力拓展這個兩岸融合發展重要的新領域。對此,鄧利娟提出五大新舉措。

  第一個新舉措,建立統一領導與合力推動的體制機制。兩岸鄉村融合發展所具有的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特點,決定了其必須統一領導合力推動才能充分發揮綜效。一是,作為福建省的相關領導部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與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應強化統籌協調作用,設立獨立專職機構,在整合協調發改、農業、教育、人社、文化等各部門相關職能基礎上,對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進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並加強各部門協調聯動,指導各地建立相應工作機制。二是,全面盤整與梳理本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及資源保障,尋找其中適合推動閩台鄉村融合發展的契機,並做出統一規劃與部署,制定短、中、長期目標及相應措施,確實發揮閩台在打造“兩岸鄉村融合發展”這一綜合性系統性工程的示範作用。三是,加強與中央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針對探索兩岸鄉村融合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持續爭取中央先行先試政策的支持。

  第二個新舉措,發揮福建對台的獨特優勢,打造閩台特色的鄉村振興。一是,開展“台企興鄉村”行動。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在閩台資企業轉投資農業領域、台資農業企業轉投資鄉村建設,帶動鄉村傳統單一農業生產模式轉變為一二三產業融合多元發展。發揮農民創業園服務台胞體系較為完善的優勢,有效引導現有在閩農民創業園,根據自身地理位置、產業基礎、周邊配套等條件,吸引台灣鄉建鄉創團隊入駐其所在地鄉村,促進原有以經濟性活動為主的台資農業投資向兩岸鄉村融合發輾轉型。二是,高度重視擁有閩台淵源的同名村、同宗村及祖地村等,積極引導台灣團隊進村就業創業,大力推進與台灣關聯村的各種“村對村”的交流合作活動。 三是,充分發揮閩台鄉村具有豐富的同根同源文化資源的優勢,突顯鄉村振興中閩台文化特色。閩南文化、媽祖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信俗文化等是閩台兩地共同的祖地文化,在推進閩鄉村融合發展過程中,要特別重視系緊這一文化紐帶,積極促進兩岸基層民眾的心靈契合。

  第三個新舉措,切實落實對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政策措施。參與大陸鄉村建設的台胞台企在政策方面仍面臨“欠國民待遇”問題,福建應率先採取應對措施積極補齊。一是,有效協調最新涉農惠台措施的落實。為了貫徹中央提出的“農林22條措施”,2021年9月福建省出台了“促進閩台農業融合發展若干措施”,包括深化優勢產業融合;突出農業科技合作;加大園區支持力度;推動農業人才交流;加強鄉建鄉創合作;保障合作項目用地;強化金融保險服務;優化通關檢疫環境等八項內容,並列有各項措施的負責單位。省政府有關部門應抓緊檢查各負責單位的落實情況,並積極改進完善。二是,梳理以往各項涉農惠台政策,對已不適應當前形勢的政策措施進行調整與完善。如,對2011年福建省出台的《關於加快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若干意見》,應針對創業園目前面臨的問題出台新的政策規定,增加鼓勵創業園向兩岸鄉村融合發輾轉型發展的政策措施等。2009年出台的《福建省促進閩台農業合作條例》,對其中“設立閩台農業合作專項資金”用途方面,應可補充鄉村建設發展等項目新規定。三是,重視涉農惠台政策的特殊性,調整惠台政策的城鄉差異。一方面,應積極爭取有關部門將相關惠台政策適用範圍應盡可能延展到鄉村建設發展,如文創園政策、城鄉社區治理政策等。另一方面,由政府牽頭與協調在有條件或重點縣域及鄉鎮設立“閩台鄉村融合發展服務中心”,針對參與鄉村建設發展的台胞台企的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務與專屬性補貼,真正構建起“政策有輔導、專案有資訊、合作有對接、落地有跟蹤、問題有協調”的有效服務與協調機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