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會專訪:周厚立談香港須有新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21-03-05 00:15:02


 
  因此,香港要落實這幾項新要求,應該做好四方面工作。第一,目前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已先後就“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大灣區建設的建議。香港須與廣東進一步加強工作對接,與深圳推進港深合作邁向新台階,攜手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不斷深化貿易投資、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共同抓住“十四五”規劃的發展契機。

  第二,香港與內地的經濟、法律、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差異較大,人員、物資、資金和信息的流動受到限制。香港推動高質量大灣區建設,需要通過加強制度和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兩地生產要素的流動,為更高水平的大灣區合作創設條件,帶動香港的發展與國家規劃對接。

  第三,香港需積極調整自身,包括在未來五年的施政報告和政策計劃的安排上,更加緊密地融入“十四五”規劃之中,引導香港的經濟角色更符合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

  第四,香港要積極參與“十四五”規劃,培養市民“香港與祖國命運與共”的觀念。對此,特區政府需大力宣傳國家的“十四五”規劃,讓社會各界認識和了解規劃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以推動香港社會確立與“一國兩制”制度相適應的規劃意識,積極承擔對國家“五年規劃”的責任義務。

  中評社: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您認為香港將迎來哪些新機遇?應如何把握這些新機遇?

  周厚立:從國家的經濟表現看,“雙循環”對香港的機遇潛力巨大。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世界各國內外貿需求大幅下降,內地卻成為全球經濟恢復最快、最好的地區,經濟走勢呈現“V型”反彈。香港的角色和定位,一直以來都是隨著國家不同階段的發展戰略作出調整和適應,並從中得到巨大的發展機遇。“雙循環”能夠有力支撐香港的經貿和投資環境,對香港發展的新機遇,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第一,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傳統的國際經濟循環明顯弱化甚至受阻。在這個國際形勢的大背景下,國家能夠掌握主動權的“內循環”變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國家也更加需要擴大開放層面。“雙循環”將密切帶動香港內外需求,激活香港經濟。

  第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投資和營商環境是全球最具競爭力、最開放、最國際化的地區之一。在“外循環”中,香港連繫內地和國際的橋樑角色只會更加吃重,可以在協助外資進入中國、讓中國製造業與全球供應鏈對接等方面大顯身手,引入更多商機。

  第三,疫情衝擊帶來國際產業供應鏈的調整,國家與歐盟發達經濟體、亞非拉新興經濟體合作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作用越益凸顯。香港透過“外循環”與東盟、歐盟等的合作,以及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可以爭取成為全球資源整合者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供給者,對沖各種負面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