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兩會專訪:周厚立談香港須有新定位
http://www.CRNTT.com   2021-03-05 00:15:02


 
  第五,提供更多實習培訓機會,整合現有的就業支援計劃,鼓勵企業與職專院校合作,擴大現有實習培訓的工種和名額。

  第六,降低各類青年就業創業支援計劃和基金申請的資格門檻、簡化申請審批流程,推行電子化審批和“一站式”服務,提升服務效率。
  
  中央非常重視幫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發展。習主席去年10月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致辭時便提到,“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國家發展大門已為香港青年打開,但是在資訊不足、人地生疏的情況下,不少港青對內地生活和工作環境不瞭解,對內地營商條件和就業市場情況亦不熟悉,這都制約了港青到大灣區發展的意欲乃至出現抗拒。

  為助力港青把握大灣區機遇,特區政府需繼續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推出青年人才政策包,為港青到大灣區就業牽線搭橋,提供良好的求職擇業條件,包括進一步擴大現有“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增加工種,在薪酬起點上提供誘因;推展兩地專業資格互認,爭取大灣區內地城市制訂引進香港各類專才的措施,充實人才庫,協助香港青年打入大灣區內地城市;加強推廣宣傳,掃除港青北上工作及生活的迷思和誤解等。

  另外,香港不少團體具有內地經貿推廣、升學就業、文化傳播的專業經驗和廣闊人脈,是香港與內地聯繫交流的重要橋樑。相關團體可以制定以大灣區青年為主題的系列支援計劃,借助團體熟悉內地情況的優勢,將團體寶貴資源與港青分享對接,並與大灣區企業合作提供實習體驗、項目合作等安排。特區政府亦應加強與這些團體協作,以基金資助、部門協調等條件,充分調動民間團體扶持港青進入大灣區的積極性,共同為青年人在大灣區搭建成長舞台。

  香港的定位需隨國家發展做出調整

  中評社:“十四五”規劃指出,支援特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台。支援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品質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您認為相比“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對香港在經濟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香港應該如何落實?

  周厚立:“十四五”規劃涉港澳部分的建議整體上延續了“十三五”的經濟發展方略,但是結合國家戰略和港澳實際情況,“十四五”規劃當中的若干新思路,更加突出國家戰略的主場效應。這在經濟方面對香港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十四五”規劃是國家朝向更高層次發展的經濟社會發展藍圖,香港須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找準定位,根據“十四五”規劃涉港部分的內容,對準國家發展坐標,更好支持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第二,香港的發展已開始出現瓶頸,需要注入新動力。從“十四五”規劃來看,香港需要開展新階段的融入發展,自覺聚焦國家政策,更深入、更精細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以香港的高質量服務加強大灣區的高質量建設,為“國家所需”發展“香港所長”。

  第三,“十四五”規劃是奠定中國由“大國”走向“強國”的重要五年。其中,發展創新科技是建設強國的重要環節。“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概念進入“十四五”規劃,正是國家賦予香港的新角色和新功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