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國評論》第314期內容介紹
http://www.CRNTT.com   2024-02-07 00:09:44


 
  曲阜師範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副院長李敦球在《區域國別學視閾下東北亞新形勢與周邊安全》一文中指出,在美國挑起中美戰略競爭和俄烏衝突背景下,東北亞地緣安全形勢增添了新的變數。當前,東北亞地緣安全結構正處在重塑時期,美日韓“準亞洲版北約”已經形成,“北約亞太化”進程中重點染指東北亞,“印太經濟框架”與美日韓台“芯片四方聯盟”把經濟問題與產業技術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意識形態化。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裡海權勢力還會以冷戰式的同盟或多方聯盟的方式來加深染指半島和東北亞,陸權勢力與海權勢力在東北亞發生對撞或許在所難免。美國正在藉俄烏危機加快打通北約和印太兩個同盟板塊,促使北約對接遏制中國的使命。美國在亞太“一體化威懾”布局中,謀求將朝鮮半島、東海、台海和南海“一島三海”形成聯動之勢,激化地緣衝突,凸顯出圍堵中國的戰略布局,東北亞在中國周邊地緣安全戰略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本期“智庫聚焦”欄目刊發了《中國的以色列觀:巴勒斯坦問題視角》一文。該文作者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範鴻達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由巴勒斯坦問題導致的阿拉伯/巴勒斯坦-以色列衝突是影響北京如何對待以色列的關鍵因素。儘管以色列政府對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出相當的熱情,但是因為顧忌眾多阿拉伯國家的消極反應,所以北京直到1992年初才與以色列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在1956年後的冷戰年代,特別是在毛澤東時代,北京對以色列的態度比較負面,在阿以、巴以衝突中指責以色列為侵略者,是美帝國主義在中東的走狗和工具。兩國建交後中國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對以色列的表述日趨溫和,北京努力在巴以衝突中扮演平衡者角色。在巴以和平進程的受阻,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巴勒斯坦問題公正解決的嚴重衝擊,以及美中關係的急劇惡化的背景下,中國對巴勒斯坦人民正義事業的支持、對以“兩國方案”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呼籲日益頻繁和響亮,以色列對中國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平衡者的角色越來越不認同。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跨境恐怖襲擊從而引發又一次的加沙-以色列戰爭後,中國的反應引發以色列的強烈不滿。中國以色列關係也迎來一個敏感時刻。第三方因素對中國的以色列觀、對中國以色列關係的影響不可忽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