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陳星:島內政治生態趨近結構性變化臨界點
http://www.CRNTT.com   2019-08-02 00:11:58


 
  他表示,選民“中性化”對民進黨的挑戰則直指其價值訴求體系。價值訴求是一個政黨能夠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民進黨在主流論述被台灣社會否棄後,如何重新建構出能反映台灣社會脈動以及被台灣社會接受的價值訴求,是一個更為重大的挑戰。完成此項任務顯然非短期可竟之功。一旦失去了共同的價值,民進黨內部甚至不排除出現分裂的可能,而目前民進黨內所出現的紛爭與分歧不過是這種困境的一個先兆而已。

  陳星指出,台灣整體的社會訴求現在逐步走向保守,這與世界範圍內政治訴求普遍向“右”轉的傾向是合拍的。但民進黨一直堅持的是較“左”的激進路線,即以強硬的衝擊改變現狀,實現較為徹底的改革。從最近一段時間台灣社會民意變化的趨勢來看,激進改革甚至是“革命”的路線正在被拋棄,相反傳統以民生為中心的社會價值正在逐步回歸。這種社會價值事實上要求比較穩定的社會治理模式,對激進的政治行為路徑會產生較強的抑製作用。

  他表示,整體來看,隨著選民“中性化”趨勢逐步明朗,國民黨與民進黨均面臨著結構性衝擊,這是兩個主要政黨以前沒有遇到的新問題。對國民黨而言,選民“中性化”要求改變傳統的政黨運作模式,完成由資源分配型政黨向議題動員型政黨的轉變,同時需要改造內部結構,加強對選民的吸引力。對民進黨而言,該黨以前雖然遇到過衝擊,但價值系統受到結構性衝擊的局面還從來沒有遇到過。民進黨依賴其價值系統在台灣建構起區隔政治,並逐步擴大了政治版圖。但現在忽然面對價值訴求系統的挑戰,未來發展的變數之大,可想而知。不過從目前來看,民進黨顯然仍是希望將政治動員的主軸重新拉回對抗的軌道,將與大陸的對抗作為政治動員的核心軸線,但這種違背民意變化趨勢的做法很難行穩致遠。

  政治激情消退及執政績效權重增加

  陳星指出,目前台灣社會出現的民意變化是民進黨兩年來執政績效不佳的直接反映。2016年民進黨重新取得執政權,卻也立即背上了“執政包袱”。對於台灣任何一個政黨來說,在台上時都有“執政包袱”的問題存在,目前來看似乎沒有哪個政黨能夠完全擺脫這種執政的困境。但較之國民黨執政的八年,民進黨上台以來,經濟發展未見起色,治理“新政”引發新的社會對立衝突。政治績效不彰引發台灣社會對政治發展的反思,進而引起了民意的結構性變化,執政績效在民意評價系統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他表示,島內這種民意變化最直接的表征就是台灣民眾的政治激情逐漸消退。縱觀台灣政治變遷的歷史可以看出,晚近以來的台灣政治結構變遷其實就是一次又一次政治激情釋放過程。民進黨通過議題營造的方式,不斷激起台灣民間政治參與的熱度,並借此營造輿論環境,形成對競爭者的強大壓力。政治激情泛濫往往是政治動員過度的後果,主要表現為清晰的“群我邊界”和對抗式的動員模式,以及較高的政黨支持度與忠誠度。在經歷了長期的“民主化”實踐以後,台式民主的缺陷更加充分暴露出來,民間社會開始對這些制度進行較為系統的反思,原先帶有理想主義的政治熱情也隨之消散,相應地,政黨支持度也會逐漸降低,而中間選民的數量則會逐步增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