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中評論壇:台灣及香港青年的擔憂
http://www.CRNTT.com   2015-07-06 00:08:16


台灣大學國發所學生,論壇主持人束沐正在主持。(中評社 臧涵攝)
 
  
  青年恐懼在於看不見未來 大陸“糖果”越多越害怕

  林清心說:“在2000年以後出生的小朋友對現在的政治很不信任,問他們說將來要做什麼,他們會回答,我不知道啊,感覺台灣再這樣下去就快要完蛋了。希望能有所改變。我們的上一輩都對未來很樂觀,可是到了我們這一輩這一想法基本沒有了,現在需要的就是重新調整下台灣認同的價值,經濟發展進入高原期,民主政治嚴格來說只有二十年左右,現今正是價值轉型的痛苦時期,相信我們會找尋到此一新價值理念。”

  游東林表示,目前40%的台灣大學生認為最好的出路的就是進研究所,究其原因,是他們抗拒“出社會”,因為美好藍圖和現實的差距實在太遠。

  游東林說,台灣學生並不反合作,但大家真正關心的是分配,而“分配不正義”卻是讓大家感到難過。他說,大對為什麼家對中天新聞、TVBS和東森等大台的天都僅僅是“看看而已”,但對於服貿“懶人包”卻奉若神明,究其原因可歸結到“國民黨”這三個字,國民黨對台灣三大力量(軍隊、媒體和公務員)的壟斷力量是非常強的,而且這三大力量配合得非常好,足以把台灣年青人痛打一頓,導致的後果就是年青人對電視新聞、公務員體系以及警察系統的不信任,反而是社交網絡上的“懶人包”成為了類似於《台灣民報(台灣日治時期中台灣人所創辦影響力最大的報紙)》的民間啟蒙讀物,“懶人包”作為通俗易懂、誠實、沒有利益訴求的中立性表達工具,最終博取了大多數年青人的信任與瘋狂轉載。所以,導致台灣島內“逢中必反”不是因為對大陸 “不了解”,而是因為“不信任”,這一世代對上一代“台商”成功的藍圖已經不抱幻想,“他們故事對我們來說就像看科幻小說一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