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環 |
李環:兩岸融合發展的借鑒與挑戰
各位下午好。我做香港問題研究時間相對較長,做兩岸研究會講“融合”,但港澳研究一般講“融入”。融合發展是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發展。融合模式不同,發展的成效不同。近年兩岸融合發展取得積極成果,但也面臨不少障礙和挑戰,需創新思維,積極應變,可適當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內部融合經驗,包括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經驗,不斷築牢統一的社會基礎。
兩岸融合模式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在社會人文領域,融合發展強調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或不同社會制度人群之間經由密切交流互動,最終達至和諧共生、共同發展的狀態。融合發展一般是經由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的制度性或自發性的交流,經過一定的時間,發展到一定深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
在一個主權國家內部,融合常常被用來描述移民問題。兩岸的融合發展固然與移民問題無關,但涉及不同制度、不同理念的融合,可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移民融合模式中找到一定借鑒:一是同化模式,其在公共領域主張同一的文化價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外來者需要完全認同和接受。二是社區模式,主張各自為政式的多元共存,期冀“井水不犯河水”。三是熔爐模式,是一種互相影響後的“重塑”,政府希望達到一種互相借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努力調和不同文化與宗教可能帶來的矛盾與衝突。
美國作為一個移民國家,曾被視為“大熔爐”的典型。一代又一代的移民帶來挑戰,也給予美國“重塑美國”的機遇。然而,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美國已不是“民族大熔爐”,而似乎變成了“民族博物館”。上世紀90年代,有學者以“織錦”(tapestry)來比喻美國的文化特性。
兩岸融合發展的最終目標是祖國統一。台灣問題因國共內戰形成,是政治軍事問題,需要以政治或軍事手段解決;兩岸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民族感情問題,需要以情動人來強化互動。同為中華民族一分子,不存在上述融合模式中的文化衝突問題,但存在突破現實政治困境,以何種方式進行融合、以期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