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優化勞動力供給質量 適應技術進步和經濟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23-07-04 08:31:34


 
  上述人口結構的變化,對勞動力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們依靠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實現製造業的快速發展,但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這種優勢日漸減弱。從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打造製造強國角度看,也迫切需要加快高素質勞動力培養,而教育、培訓事業的發展以及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也為這種發展提供了可能。

  目前,從現實的技能人才供給看,有兩個特點需要關注。一是在技能人才相對集中的製造業中,大型公司從業人員學歷水平逐步提高。二是整個人力資源市場中的技能人才供給還存在較大短缺,需要重視。根據《中國人力資源市場分析報告(2022)》的分析,在技能人才供需比上,具有一定技術等級或職稱的人才較為短缺。

  切實加強技能人才培養的建議

  文章提出,結合技能人才供需變化的特點,未來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技能人才培養。

  一是提高教育發展質量,為製造業、服務業等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優質人才。切實發揮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在開展各種知識、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大勞動精神培養力度,貫徹落實《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相關要求,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本質。把握不同教育類型的特點,探索各類教育發展的規律,協同推進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利用校企、院企合作機制和平台,加強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供需交互,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精準度。

  二是著力發揮職業培訓的“加油站”作用,形成技能人才職業成長的助力機制。大力培養勞動者的工匠精神,在全社會營造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良好氛圍。發揮職業培訓時效性強、對市場需求敏感的特徵,應對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人才需求的動態變化。把握相關行業的用工規律,著眼“工學矛盾”的痛點,鼓勵用工單位利用“潮汐式”用工之間的閑暇時間,適當投入培訓資源提升員工職業素養。探索建立合理的培訓投—收益分擔機制,加大就業、技能公共資源對企業培訓的補償力度。

  三是加強對技能人才需求變化的研判。整合企業、科研以及教育部門的資源,及時捕捉科技進步、發展模式等產業要素的變化及其對企業雇傭決策的影響,對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細分行業的用工數量、結構、工資水平開展分類更為詳細、更具針對性的定期調查或普查。動態瞭解勞動者的擇業傾向、就業期望等,引導勞動者樹立積極向上的勞動價值觀。發揮用工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基層工會服務站點等市場主體和載體的“哨點”作用,建立數據采樣點,分季度對崗位需求、工資水平、技能要求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並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需求信息。

  四是為技能人才發展營造更好環境。工會可以通過為勞動者提供權益維護、生活保障等服務,改善職工特別是製造業從業人員相對單一、枯燥的工作環境,打造“職工之家”,提高勞動者的歸屬感和獲得感。發揮製造業企業組織性強、集中行動力強的特點,為職工享受技能提升、人才評價、參賽參評等提供組織支撐和保障。抓住人才評價、職業管理等工作的改革機會,完善人才職業發展體系,暢通技能人才有序流動的通道。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