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消費動力轉強 中國經濟迎反彈
http://www.CRNTT.com   2023-06-23 16:13:09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據大公報報導,當前市場對於中國經濟較為悲觀,擔心二次探底。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悲觀情緒,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長期問題短期化、短期問題長期化。

  悲觀情緒的第一個原因是“長期問題短期化”,就是把轉型中的增長中樞回落當成是短期的經濟減速,進而認為經濟大幅偏離了增長中樞,認為經濟出現失速風險。

  本輪經濟復甦是轉型中的疫後復甦。房地產需求回落、人口老齡化、出生率下滑、產業遷移、地方政府債務等,都是經濟轉型中的長期問題,是需要通過努力提升要素生產率,在發展中逐漸解決的長期問題。在轉型過程中,潛在增長中樞階段性回落也是必須要接受的事實,如果對長期增長中樞預期過高,必然會產生不切實際的悲觀預期。

  一方面,經濟都在去地產化,這是當前經濟結構轉型的客觀特徵。在人口負增長、城鎮化斜率放緩、人均住房面積提升幅度放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房地產銷售的中樞正在長期下移。據我們測算,2021年後中國新增商品房需求呈現“L”形回落,預計到2031至2035年,每年新增商品房需求中樞在9億平米左右。

  另一方面,房地產仍然是當前經濟的支柱之一。房地產投資活動和服務活動各自貢獻了名義GDP的10%和7%,再加上房地產對基建和後周期消費的拉動,房地產業對GDP的影響遠超17%,因此房地產銷售長期回落的過程,既是經濟轉型培育新動能的過程,也是經濟潛在中樞階段性下台階的過程。

  而市場所感受到的經濟放緩,很大程度上包含了疫後潛在經濟增速中樞正在向更低水平收斂的因素。因此對於第二季度經濟是否存在二次探底,需要釐清的是經濟增速是否已經明顯低於潛在增速中樞,出現了負的產出缺口。如果是,那麼通縮將進一步加深,失業率會出現上升,消費、投資、債務等各方面下行壓力加大將隨之出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