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 做實當為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23-06-24 09:06:39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5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5月份,各地區各部門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政策持續顯效,生產需求穩步恢復,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轉型升級持續推進,經濟運行延續恢復態勢。但也應當看到,5月份生產需求主要指標在環比增速有不同程度改善的同時,同比增速卻有所回落,加之近期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工業企業利潤等部分經濟數據有所波動,關於中國經濟復甦乏力的觀點有所抬頭。

  中國經濟網發表專欄作者毛同輝文章表示,看中國經濟形勢,既要看准當前的“形”,更要看清長遠的“勢”。從5月份以及近期數據來看,當前最顯見的經濟之“形”就是經濟運行仍在延續恢復態勢,並保持總體平穩,這主要表現為生產供給持續增加、消費和投資逐步恢復、就業和消費價格總體穩定,新動能不斷發展壯大。再放眼而望,經濟運行最清晰的長遠之“勢”就是長期向好,而且隨著宏觀經濟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市場需求逐步恢復,供給結構不斷調整,這種趨勢還將不斷鞏固且更有支撐。

  應當看到,分析經濟的“形”與“勢”,最重要的是要有辯證思維和戰略眼光。惟如此,才能“不畏浮雲遮望眼”。無論是從國內外發展的情況看,還是以過往我們積累的宏觀調控經驗看,在經濟恢復的過程中,一些領域出現暫時性波動是正常的。認清這一點,才能“亂雲飛渡仍從容”,不為一時一事的波動而“心隨境轉”,出現研判上拿不准、信心上撐不住、應對上拎不清的情況。

  可以說,認清大勢才能信心堅定,因勢而謀方可發力更准。當然,“勢”畢竟是一種發展趨向,還不是既成事實。要讓長遠之“勢”成為“實”,就需要從當前之“形”出發,多謀當為之“策”,多行務實之“措”,推動穩中有進的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積厚成勢。這樣,就會使向好之勢更加鞏固、更可持續、更為明朗,進而讓勢所“應然”盡快轉變為勢所“必然”。

  文章指出,當前,國際環境依然複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國內經濟恢復向好,但市場需求仍有待恢復和擴大,內生動力有待增強,經營主體信心有待提振。因此,下一步,當為之“策”就是著力恢復和擴大需求。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圍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個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相信,隨著各地各部門落實落細政策,一攬子政策效應會逐步顯現,中國經濟發展動能將持續增強、結構將持續向優、態勢將持續向好。

  同時,還要多措並舉,繼續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一方面,要持續破除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比如,深入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妨礙各類經營主體公平准入的隱性壁壘,定期對違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典型案例進行全國通報。另一方面,要持續加強民營企業平等使用資源要素的保障力度。比如,有關部門可以在健全防範和化解拖欠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賬款長效機制,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建設高水平創新平台和科技轉化平台等方面多下功夫。
文章最後說,只要我們看准當前之“形”,看清未來之“勢”,做實當為之“策”,中國經濟必然長期向好、未來可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