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多維度推動市場化經濟修復
http://www.CRNTT.com   2023-06-13 08:04:18


要實現市場化的經濟修復,仍需政府、企業、居民等各類主體齊心協力,避免“躺平”,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真正落實到實際的經濟工作當中來。
  中評社北京6月13日電/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略超預期,為全年經濟修復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中國經濟得以“稍稍喘一口氣”。但值得注意的是,本輪經濟修復是在過去三年經濟基本面遭受深度衝擊之後的修復,一季度GDP雖然同比增長4.5%,但仍然低於常態水平,經濟要恢復到常態仍然任重道遠。同時,帶動經濟修復的力量仍然有可能再度走弱,如出口一季度雖然出現了超預期的正增長,但後續下行壓力仍存。

  經濟改善雖略超預期,但需關注市場化修復程度不足

  北京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教授毛振華文章表示,今年一季度的經濟修復,穩增長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各級政府“抓經濟”的積極性是比較高的,著力於盡快扭轉近年來經濟低迷的局面。一系列的穩增長措施也確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23年中國經濟實現了平穩開局。但是,市場化的修復仍有不足。在外需面臨壓力的情況下,政策重點應放在國內市場的培育上,而培育國內市場的核心在於推動市場化力量的修復。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如何分析當前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基建、國有投資等政府性投資保持較高水平的增長,民間投資低位下行,說明民間投資動力仍然不足;M2增長較快,社融增速顯著低於M2增速,說明雖然政府積極寬貨幣,但實體加杠杆動力不足下寬信用仍然受限。這兩組數據都說明當前經濟修復政策性的力量強而市場性的力量較弱。

  第二,應思考用什麼樣的體制機制推動經濟修復。從理想的情況來說,應發揮市場自發的調節機製作用,通過市場主體發力推動經濟修復。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通過融資平台以及其他國有企業穩投資、穩增長,且形成閉環,民間力量參與較少。雖然市場失靈需要政府這衹有形之手來彌補,但政府管控過多也會帶來更多扭曲。這不僅是當前經濟修復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中國經濟所面臨的長期問題。

  從多個維度著手推動市場化的經濟修復

  文章指出,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提出“翻兩番”的經濟增長目標,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下,各地全力拼經濟,對中國經濟在較長時間內實現了高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方針並未動搖,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對政治、文化、生態等方面的關注度提升,經濟增長在考核中的關注度相較過去出現了一定變化。有人認為,當前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顯得觀念滯後,但實際上,增長才是發展的核心和靈魂,是發展的主要內容,沒有經濟增長何談發展?把經濟增長提到多高的位置都不為過。衹有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下,地方政府才能一心一意抓經濟,一心一意尊重市場投資主體,一心一意改善營商環境,從而創造有利於企業投資興業的良好氛圍。要將幹部選拔與經濟建設緊密結合,選人用人方面要著重考察政府官員發展經濟的能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