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物保護援外是“暖心之舉”
http://www.CRNTT.com   2022-10-26 11:12:28


  中評社北京10月26日電/據中國文化報報導,日前,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主辦、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協辦的“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主要成果展”在北京舉行,系統梳理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主要實踐和成果。在“國際交流合作”單元,文物保護援外作為推動人文交流、厚植民心根基的重要工程,成為備受參觀者關注的一大亮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果,一系列文物保護援外工程穩步開展,得到受援國家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國家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受商務部和國家文物局委托承接了多個主要項目。

  2010年11月正式開工、2018年通過竣工驗收的援助柬埔寨吳哥古跡茶膠寺保護修復項目,2017年4月開工、2019年12月通過竣工驗收的援助烏茲別克斯坦花剌子模州歷史文化遺跡修復項目,2017年8月正式開工、2022年7月完成文物主體修繕工程的援助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九層神廟修復項目,還有蒙古國科倫巴爾古塔搶險維修項目、緬甸蒲甘佛塔災後搶險工程……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許言自2013年初參與文物援外工作至今,和團隊陸續參加和見證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多個文物援外合作項目,親身感受到中國文保團隊這些年來付出的艱辛努力和產生的積極影響。

  “每一座文物建築都具有獨特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中國文保團隊在每個項目實施前都會充分勘察調研,靜下心來查閱資料,與當地專家交流,找到最適合、最有效的保護和修復方案。”許言說,“在摸底過程中,我們也能發現在‘一帶一路’國家很多東西是相通的,比如烏茲別克斯坦的伊斯蘭風格建築與我國新疆喀什的清真寺等有相似之處,尼泊爾木構建築在平面格局、局部做法上與我國西藏的建築有類似點,我們在修復維護石窟、石構建築方面的經驗對柬埔寨的石窟寺廟的修復也很有幫助……”他表示,中國作為世界遺產數量排名靠前的文物和文化大國,地大物博,文物類型眾多,保護經驗豐富,為文物援外工作提供了基礎和底氣。中國文保團隊有能力、有自信做好文物援外工作,同時,熟悉和完成每個項目的過程也是不斷學習、持續豐富我們經驗和資料庫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