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提到三次分配,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次會議提到三次分配有什麼重要意義?釋放什麼重要信號?又如何做好這項工作?圍繞這些熱點問題,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多了多位專家學者。
什麼是第三次分配?
會議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這並不是中央首次提到三次分配。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提出,要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係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比,三次分配在概念內涵、分配參與者和分配價值取向等方面有鮮明特點。
早在1994年,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就在《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中提出“三次分配”。他表示,通過市場實現的收入分配,被稱為“第一次分配”;通過政府調節而進行的分配,被稱為“第二次分配”;個人出於自願,在習慣與道德的影響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贈出去,可稱為“第三次分配”。
學習時報在2020年1月刊載的《第三次分配:內涵、特點及政策體系》一文中指出,“第三次”並不是指在時序上一定要發生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之後,實踐中三者是互相交錯並行不悖的;有的志願勞動與初次分配同時發生,有的捐贈發生在再分配之前而獲得稅收減免。
釋放什麼重要信號?
“第三次分配在以前的政府文件中也提到過,這次會議和以往有所不同,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分量更重。”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說。
那麼,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提到三次分配,釋放了什麼重要信號?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對全社會釋放了更加明確的信號,意味著“十四五”期間我國在縮小收入差距、推進共同富裕方面要有一定的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