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央提“三次分配”,怎麼看?怎麼幹?
http://www.CRNTT.com   2021-08-24 08:59:00


 
  會議強調,我們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

  李迅雷分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表明第三次分配將成為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一種新的補充形式。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強調收入分配問題,下一個十五年,改革的重心是要縮小收入差距。

  第三次分配被喻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溫柔之手”。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蘇京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以財政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環節,雖然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兼顧公平的作用,但還是不夠,亟需以企業和個人為參與主體的第三次分配來幫助實現縮小收入差距的目標。

  如何做好第三次分配?

  專家認為,要進一步擴展第三次分配的範圍,增加個人捐贈的規模和總量,將潛力發揮出來,還需要制定好相關的制度和政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在2017年就提出,加快推進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稅收調節力度,大力提倡慈善捐贈,搞好一二三次分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他認為,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需要綜合考慮國際國內多種因素,確定我國在三次分配中的思路、原則、措施和步驟。

  “我國公益事業已經到了快速發展期,慈善事業也進入爆發期,但是和其他國家相比還是存在一些不足。”李實說,在如何鼓勵第三次分配,特別是在把第三次分配做大方面,還缺少相應的經驗,需要向發達國家學習,看看它們如何在政策上,特別稅收優惠政策上,鼓勵人們更加有願意參與到第三次分配中來,未來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此前表示,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事業十分必要且有益的補充,更具有提升公益情懷、潤滑社會關係、促進社會和諧的獨特功能,從而值得重視。我國需要更加有效的財政稅收政策來支持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

  在慈善法制建設方面,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楊思斌認為,在立法上,要整體看待慈善法制規範體系,並與其他法律有機銜接、相互支持;在執法上,應當把慈善組織的數量、設立便捷程度、執法機關的服務及慈善活動效果等納入慈善法執法評估中。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馬常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