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袁隆平的理論遺產
http://www.CRNTT.com   2021-05-25 10:08:48


 
  “世界各個國家知名的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大多數來長沙在我們中心培訓過,聽過袁院士的課,袁院士之名對他們來說是如雷貫耳,我是‘狐假虎威’。”彭既明謙虛地說。

  2010年彭既明完成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組織(ESCAP)在斐濟的雜交水稻項目後回國,袁隆平對他說,“彭克斯,斐濟任務完成,辛苦了,你想要點什麼?”“彭克斯”是袁隆平給彭既明取的昵稱,整個中心的人也都這麼喊他。彭既明想了想,說“沒什麼需要的,要不,您給我題詞吧”,袁當即寫下“虎嘯龍吟處,雜交稻花香”贈給他。這一年是彭既明的本命年,他屬虎。

  其實,十多年前,就有獵頭公司找到彭既明,想以當時難以想象的高薪挖他去一家跨國公司,負責菲律賓、越南、印度、印尼四個國家的雜交水稻生產研發。面對十倍於現有薪水的誘惑,彭既明沒有心動。“師傅是個能量氣場很強的人,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我性格也很倔,但我願意跟隨他。跟著他,在他的指導下,我才在雜交水稻研發上取得這麼多成績。”

  “他是總設計師。由他提出一個個攻關計劃,比如用什麼品種、在什麼樣的生態區域,達到什麼指標,下面具體的事我們去做,但他是提出總體設計的人。”彭既明說。

  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成功後,袁隆平開始進行超級雜交稻攻關。2000年實現畝產700公斤,隨後袁院士設立畝產800公斤的目標,2004年完成。緊跟著2007年開始進行畝產900公斤攻關,這個項目由彭既明負責實施。“通過幾年的品種選育、技術積累,篩選具備超高產潛力的超級稻品種和生態區域,在湖南定點5個縣,固定4個縣,一個縣游動,年年換一個攻關基地,探索新的高產點。”

  回憶起2011年畝產900公斤攻關的驗收經過,彭既明仍歷歷在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