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袁隆平的理論遺產
http://www.CRNTT.com   2021-05-25 10:08:48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將雜交水稻的育種從選育方法上分為三系法、兩系法和一系法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育種程序朝著由繁至簡而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雜交水稻每進入一個新階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將把水稻產量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作為中國獨創的農業科技成果,由袁隆平研究成功。

  “師傅從三系法到兩系法到超級稻,一生就研究雜交水稻,針對我國水稻生產的情況、遇到的難題,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彭既明說。1990年代初,袁隆平三次申請中科院院士,沒有當選。“一些人對他存在誤解,認為他只是個中專教師,基礎理論水平比較低,其實他是理論和實踐都很成功,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把科研成果、增產技術轉化為了農民的豐收成果。他創立了雜交水稻學。”

  在彭既明眼裡,袁隆平很少受外界聲音所影響,他坦然面對落選,“科學院主要是以基礎理論研究為主的科學家,重視高質量的論文,而工程院則重視應用研究,更注重技術創新以及由技術創新產生的成果與轉化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1995年5月,袁隆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年,在基層磨練16年的彭既明,通過國家首批公開考評,獲得了赴泰國農業大學的公派留學機會,1999年學成回國。“我找到了袁院士,向他介紹了我的工作背景與留學的研究方向,問他需不需要我這樣的人,他說,你來。”彭既明說。

  就這樣,彭既明來到了位於長沙芙蓉區馬坡嶺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為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技術團隊的核心成員,跟隨袁院士一起攀登“中國超級稻育種”這座“高峰”。

  為了選育出更好的品種,這麼多年,彭既明去了11個國家。2012年,彭既明培育了一個將水稻從稻瘟病的“魔爪”中解救出來的新品種,兩系雜交稻新組合 Y兩優143。該品種成為我國第二個在長江上游、長江中下游和華南稻區等三大稻區全部通過審定的品種,可在遼闊的南方稻區種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