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建言獻策 拆解大選與美股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0-10-04 13:31:41


 

  1976年11月,民主黨卡特擊敗共和黨現任總統福特。面對持續攀升的政府赤字和依舊較高的通脹,卡特政府實施了財政貨幣雙緊縮政策,GDP自76年的5.4%降至77年的4.6%。大選後美股轉跌,標普500指數在大選次年下跌11.02%,並延續至78年3月。

  1980年11月,共和黨里根擊敗民主黨現任總統卡特。美國已經歷了十年滯脹,CPI在80年底高達12.5%,里根轉向“小政府”,並執行緊縮貨幣政策。美股開始見頂,標普500指數在大選次年下跌9.44%,並延續至82年8月。

  1992年11月,民主黨克林頓擊敗共和黨現任總統老布什。與前兩次不同,除了赤字較高外,美國維持在穩定的通脹和較高的增速,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克林頓提出《國家信息基礎建設計劃》,美股繼續走高。

  2)兩黨執政思路存在較大差異,民主黨執政期間的股市表現強於共和黨。

  兩黨執政思路存在較大差異。共和黨偏好放鬆監管和減稅等措施。1976年以來美國三次大規模減稅均為共和黨執政時期:里根通過《經濟複甦稅法》、修訂《聯邦稅法典》,小布什時期推出的十年減稅法案,特朗普在個稅、遺產稅、企業稅等方面大幅減稅。民主黨更喜歡給富人增稅,提高教育、醫療等社會福利。1953年-2015年,美國健康和醫療支出佔比從0.4%增至27.9%,主要增幅發生在民主黨約翰遜、克林頓、奧巴馬,以及共和黨老布什的執政時期。

  民主黨執政期間的股市表現強於共和黨。標普公司和普林斯頓大學均有研究表明,當民主黨入主白宮時,標普500指數的漲幅較共和黨人擔任總統期間要高。1976年以來,民主黨總統執政5屆,標普500指數在每屆期間平均上漲57.9%;共和黨總統執政6屆,其間標普500指數在每屆期間平均上漲27%。

  3、除選舉周期外,影響美股的短期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