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追著垃圾跑八年
http://www.CRNTT.com   2017-11-01 15:56:38


  中評社北京11月1日電/要不是因為上了電視,河北保定南峪村的很多村民還不知道,那個每天蹲在“三馬子”後面念叨著“垃圾分類”、挨家挨戶收垃圾的“外邊來的姑娘”,原來是剛剛回國的海歸碩士。

  收垃圾的“三馬子”特意改裝過——底盤放低,前後各放兩個大垃圾桶,分別裝著“能在地裡腐爛的”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中間裝可回收物。跟在“三馬子”後面的陳立雯,從2009年起,就一直追著垃圾跑。

  追垃圾的時間長了,站在馬路邊,陳立雯遠遠就能聞出垃圾車的味道。她跟著這些垃圾車,跑進全國許多地方的垃圾焚燒廠。為了申請信息公開,幫助環境污染受害者維權,她還曾跑進法院,把廣州市環保局、杭州市環保局、四川省環保廳先後送上被告席。她從一開始,就希望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可是到現在,還是有很多垃圾被混在一起進入焚燒爐。

  走訪垃圾填埋場、焚燒廠期間,陳立雯看到許多因為混合處理造成的污染,“已經不能簡單用觸目驚心來形容”。

  “沒有垃圾分類管理的地方,永遠無法擺脫垃圾的困境。”陳立雯認為,源頭分類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辦法,“一旦混合,後面就很難辦。”

  陳立雯來到南峪村之前,這裡和很多農村一樣,一點點被垃圾包圍。“三馬子”的駕駛者張大哥對此感受最深。作為南峪村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員,被問起原來的垃圾池,他立馬皺起眉頭,別過頭去,好像在躲避印象裡那股“衝鼻子”的味道。

  在以前,只要下大雨,村口的拒馬河就會漂起一層紅紅綠綠的垃圾,平時散落在山溝水渠裡的垃圾被衝到河裡。這幾年,南峪村靠旅遊把貧困的帽子甩到了身後,村委書記段春亭擔心,剛剛吸引來的遊客,會不會因為隨處可見的垃圾不再回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