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追著垃圾跑八年
http://www.CRNTT.com   2017-11-01 15:56:38


 

  她聽朋友說起,有學者研究過社會信任與垃圾分類之間的關係,“社會信任低到一定程度,垃圾分類就做不成”。如果居民分好類,垃圾車過來,混在一起拉走了,“只要看見一次。”陳立雯比出一根手指,“以後的垃圾分類都沒法做。”

  試圖在城市推動垃圾分類時,陳立雯甚至都沒有去敲門的機會,進入小區需要街道辦事處與物業的配合,環衛公司負責垃圾收運,後端處理則是城管委調控。要打通的環節太多,願意搭理她的卻沒有幾個。

  “現在的垃圾處理方式,只是讓人們‘眼不見為淨’。但是垃圾運走之後怎麼處理,大家都看不到。無論是填埋還是焚燒,垃圾處理的經濟和健康成本從來沒有明白地擺在大眾面前。”陳立雯說。

  追著垃圾跑的這幾年間,陳立雯看到混合垃圾給環境帶來的壓力。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幾十年前填埋的垃圾,已經把那塊場地“污染透了”。因為不知道這堆混合物裡發生了多少化學反應,任何動作都可能產生無法預知的危險,也就只能讓這些人類的廢棄物繼續埋在地下。

  而在國內,雖然打著“無害化處理”“發電”的垃圾焚燒廠一個個冒了出來,但陳立雯知道,沒有分類的垃圾,對焚燒廠也是一個難題。因為幹濕混合的垃圾,發電效率不高,會產生更多飛灰和不能處理的廢渣。

  陳立雯在國內見到過污染受害者,他們的家都住在垃圾填埋場、焚燒廠附近。正式成為全職的環保工作者之後,陳立雯代理的第一個案件是謝勇訴江蘇海安垃圾焚燒廠,這也是“中國首起垃圾焚燒致病案”。

  謝勇的孩子謝震川出生於江蘇省海安縣胡集鎮謝河村四組,正是垃圾焚燒廠排污的下風方向,直線距離191米。陳立雯看到,這個當時還不到兩歲的孩子不能站立,不能坐,只能吃流食,每天有癲癇發作。孩子4個月大的時候,謝勇發現謝震川的眼睛不能隨物體轉動。跑了好幾家醫院,最後診斷為“腦性癱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