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江雨:推進“一帶一路”,實現體系內崛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19 18:02:22


 
  本質上,這個體系是由美國主導建立和維護的,是所謂“美國治下的和平”(Pax-Americana)。但是中國的崛起,無論在客觀上還是主觀上都造成現有體系的不穩定。但無論對體系有什麼影響,中國追求富國強兵總是合理的,而在崛起的過程中,尋求自身地緣空間的安全以及參與構建有利於自身的地緣秩序,也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當然,必須指出的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始終可算是現行國際體系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結合中國的地緣環境,歷史上始終有海防與塞防之爭,隱隱與海權和陸權的兩分法有所契合。海防、塞防這個說法今天自然已經不能正確描述和解釋中國現在面對的地緣政治問題,但仍然可以用來點明中國必須處理的地緣政治大勢,以及中國地緣戰略所必須考慮的因素。

  簡單講,中國地緣政治大勢的三條政治線,對哪一條都不可偏廢和偏頗。大體上,與在北部和西北與中國接壤的俄羅斯等國構成中國地緣政治的北一西北線,與新疆、西藏相鄰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構成西線,東部和南部與中國相鄰或隔海相望的國家構成東線或東一南線。我們從前述的“一帶一路”戰略的涵蓋範圍可以看出,“一帶一路”有著同時兼顧中國所有地緣政治線的企圖心。

  “一帶一路”自絲綢之路經濟帶始,針對的就是地緣政治線的西線與北一西北線。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眼光一直放在東線,外交也以處理好大國關係為要務。這在首重經濟發展的國策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近年來中國所面臨的情勢已然大為改變,尤其是美國提出並實施以“重返亞太”為主題的“戰略再平衡”,大國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競爭轉向冷戰後前所未有的激烈,中國在東線的發展受到很大阻礙。這種局面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教授在《“西進”中國地緣戰略的再平衡》中提出了關於中國地緣戰略的一個新設想:“當美國戰略重點‘東移’,歐印俄等‘東望’之際,地處亞太中心位置的中國,不應將眼光局限於沿海疆域、傳統競爭對象與合作夥伴,而應有‘西進’的戰略謀劃。” 

  據稱這篇文章就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思想資源之一。大體上講,王緝思教授提出,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需要新的地緣戰略支柱。

  顯而易見,王緝思教授提出的有關方略,基本被納入了中國政府後來公布的《“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對於為什麼要“西進”的原因,王教授提出,西部各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資源豐富,但該地區充滿各種動蕩衝突,“將對未來的全球秩序和大國關係造成嚴重衝擊,也必將對中國在該地區迅速拓展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影響造成嚴重衝擊”,對此中國不能置身事外,必須積極主動介入。

  另外,這一帶大國協調機制和競爭合作規則未確立,大國勢力範圍處在交叉和重塑的過程中,但美國已經在下“先手棋”,俄羅斯和日本也多有捲入。在這種情況下,“西進戰略”的意義在於,首先,有利於建立更為平衡的中美關係,可以和美國在該地區合作多於衝突。其次,西部各國為中國提供了參與大國多邊協調、提高國際地位的良好機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