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防部在解釋參演動機時稱:“‘肩並肩’演習能夠讓澳大利亞國防力量深化其與菲律賓和美國的國防關係及軍事和民用協調能力,也能加強亞太區域安全和穩定。”
對此,軍事專家尹卓認為,澳大利亞過去跟印尼在海域劃界和大陸架劃分上有矛盾,所以它很早就想插手南海區域,另外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伊斯蘭極端勢力也對其利益多有損傷,所以借助聯合軍演正式介入南海,是澳大利亞“求之不得”的機會。
有分析指出,邀澳方加入“肩並肩”聯合軍演,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可能預示著除菲律賓之外,美國還希望把澳大利亞作為干預南海問題的出發地。
事實上,自從“亞太再平衡”戰略出爐後,美國一直試圖在“肩並肩”聯合軍演中加入多邊色彩。
在2012年4月舉行的“肩並肩”演習中,美菲便首次邀部分東盟國家及日、韓、澳等美國的亞太盟國參與,儘管他們只參與計算機模擬演練,但卻意味著從雙邊演習向多邊演習的轉變。在2013年的聯合軍演中,澳大利亞、文萊、日本、韓國和泰國分別派代表參加了多國海上安全圓桌討論。
拉攏更多盟國插手南海局勢的背後,透露出的是美國執拗實現“亞太再平衡”戰略目的與自身軍事實力下降之間的無奈。與“肩並肩”軍演多邊色彩日漸濃重異曲同工的是,美軍致力於推出“太平洋通道”計劃,以替代大量的軍事投入。
美國與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及印度等國在太平洋舉行的多次年度多邊演習都耗資巨大。美軍太平洋集團軍司令布魯克斯曾表示,在過去1年左右的時間裡,派往太平洋司令部的美軍陸軍官兵總人數從大約6萬人增至10萬多人,但撥款卻沒有同步增長。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美國陸軍制定了“太平洋通道”計劃:通過建立小規模部隊用作前沿部署,實現對人道主義緊急事態或地區威脅的快速響應。布魯克斯認為這是“美軍今後利用有限資源的有效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