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學者台北論國學:對中華文化需有共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17 01:06:25


研討會現場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閻鴻中教授,也是台灣方面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編纂小組召集人發言稱,大陸正熱烈推動“國學”課。台灣的大學中文系有“國學概論”課程,是沿襲晚清、民初的用法,指經史子集之學,如章太炎《國學概論》。它相對於“西學”。在一般基礎教育、民間教育,台灣不大使用“國學”這個說法。

  閻鴻中稱,台灣流行說“中華文化”。在中小學裡,一般文、史課程多少會介紹中華文化的正面價值,高中則有“中國(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程,讓學生選讀論孟或四書。即使知識界反傳統的聲音持續不斷,但談到“中華文化”的基本觀念,一般人並不陌生,多數情況也並不持著負面的態度。

  閻鴻中表示,台灣傳承“中華文化”的主要力量是民間講學。日本統治下的漢文學堂,國民政府以來的兒童讀經、成人講經,是傳承不絕的社會風氣。民間講學不限於儒家典籍,可說三教並行,互不排斥,其中佛、道等宗教知識的講授更彌補了一般學校和學院教育之不足。由於是自由講學,不必標榜價值中立,可以暢談生命智慧,闡述道德觀念、批判社會風氣、進行文化辯駁,這些是強調客觀的現代學科感到猶疑的,也是廣泛受到西方價值影響的學院不易接受的。這一社會力量,對於維繫傳統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效果,提供了對中華文化最正面的支持,也成為整合傳統價值和現代知識的某種媒介。這類講學未必嚴謹,但與學院知識恰好互補。事實上,許多人文、社會科系的學生都曾藉助於這類社會資源而得到成長。

  台灣的高中還有“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這門課程。它向來由國文老師授課,因此一般只講解文字,單向的解說義理,等於是國文課的延伸。少數老師特別注入了自己的信念,但一般來說並沒有多少價值面的探討。因為四書的文字遠不如國文科課文來得生動活潑,多數學生興趣缺缺,收穫有限。即使最關注這門課程的老師,也都承認它並不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