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2015年裝備T50 矢量推力一枝獨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9 09:40:39  


俄T-50五代機淡定接受圍觀。
  中評社北京9月29日電/中國青年報發表章稱,在不久前的莫斯科航展上,俄羅斯五代機T-50進行了驚世駭俗的表演,其超機動性不僅優於三代機升級版蘇-35,一些經典動作,甚至連F-22也難以完成,種種跡象表明俄羅斯似乎在發動機技術上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因此,俄政府官員自信滿滿地表示,T-50要在2015年裝備部隊。但實際上,它的命運還充滿變數,T-50未來面臨的還不僅僅是首裝會拖延多久的問題。

  T-50的定位為突出機動性、注重隱身性、強調繼承性

  俄羅斯的軍用五代機計劃,是蘇聯航空大國夢的最後一個夢魘。起始於上世紀40年代末的美蘇軍機技術追逐,在三代機的競爭中終於決出了高下。當俄羅斯仍然沉迷於速度與高度之爭時,美國人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了三代機的全新技術理念。隨著上世紀70年代初期F-15、F-16的相繼問世,蘇聯人第一次被美國人遠遠甩在了後面。隨著80年代初美國第一代隱身戰機F-117首飛,美蘇兩國的航空技術差距越來越大。

  等到美國人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四代機方案時,蘇聯人開始了最後的瘋狂——技術全面開花式的無序競爭,這邊米格1.44、1.42玩得正酣,那邊蘇-35、蘇-37、蘇-47不斷升級,直至蘇聯解體,這種無序競爭依然沒有看到結果。

  當美國新一代戰機堅定地沿著隱身化、信息化和多功能化的道路大步前行時,俄羅斯人仍然執著於機動性的追逐。這種漫無目的的技術探索,耗散了其嚴重不足的國防投入,導致各種型號的研發走走停停。但他們也不是毫無收獲,對機動性的不斷追求,使其在矢量推力與氣動外形設計方面不斷進步,其表現就是蘇-35與T-50在巴黎和莫斯科的兩次航展上大放異彩,為俄羅斯航空業贏得了自信與顔面。 

  1992年,隨著四代驗證機YF-22的首飛,美國對下一代戰機的技術打磨基本定調,“4S”的下一代戰機核心理念已經得到普遍認同。此時俄羅斯不得不停止五代機毫無方向性的技術探索,開始固化下一代戰機的基本定位和戰技指標。為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縮短研製周期,他們將下一代戰機定位為突出機動性、注重隱身性、強調繼承性。至此,一直被迷霧籠罩的俄羅斯五代機方案終於露出廬山真面目。而蘇霍伊公司憑借巨大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優勢,理所當然地獲得了俄羅斯五代機項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