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2015年裝備T50 矢量推力一枝獨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9 09:40:39  


 
  根據已經公開的各種信息判斷,T-50計劃大致啟動於21世紀初。從技術的角度看,T-50的設計難度並不大,蘇-27系列飛機的多款改型為它的氣動外形設計積累了豐富經驗。而在飛控技術與發動機矢量推力技術的研發中,俄羅斯人的水平一點不亞於美國人,在相對滯後的航電技術方面,俄羅斯也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他們自信T-50的首飛只會比美國隱身戰機的首飛晚10年。因此,2005年就傳出了T-50即將首飛的消息,但它最終沒有如期而至,導致T-50首飛推遲的原因是發動機問題。 

  T-50的研製和試飛過程中,發動機問題不斷 

  在俄羅斯五代機研製和試飛過程中,傳出負面消息最多的就是發動機問題。美國與很多國家在發動機研發方面擁有技術合作機制,俄羅斯沒有這樣的優勢,只能在發動機技術探索中獨自前行。憑借強大的情報系統,俄羅斯總能從西方的先進發動機上找到技術靈感,但航空發動機是一項細活,唯有在技術細節上不斷打磨,才能製造出性能、壽命、可靠性和使用性優越的產品。但俄羅斯的發動機技術缺的恰恰是細節上的精雕細刻,這使得其發動機推力尚能與美歐發動機接軌,但其使用維護性、可靠性方面則相去甚遠,在使用壽命上更是存在數量級上的差距。 

  隨著蘇-27系列戰機在技術上的成功,俄制三代發動機AL-31F日臻成熟,14噸級左右的推力對於三代機而言可以稱得上動力強勁,但對五代機而言,要實現超音速巡航與超機動性顯然是不夠的,俄羅斯必須為自己的下一代戰機設計一款更大推力的發動機。 

  實際上,俄羅斯為米格1.42研製的AL-41系列發動機啟動並不晚,發動機的研發周期大致需要20年,AL-41發動機計劃起步於上世紀80年代末,但由於技術與經費問題,前期的技術探索步履蹣跚,隨著米格1.42的下馬,這項計劃境遇更加不堪。這直接導致發動機成了T-50最大的拖累。等到2010年T-50首飛時,還只能使用過渡型產品AL-31的改進型。 

  在2011年的莫斯科航展上,T-50雙機高調亮相,但最終還是發動機出了問題。不過,在今年的莫斯科航展上,種種跡象表明俄羅斯在發動機技術上似乎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T-50出色的表演證明它已經成為世界最頂尖的超機動戰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