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立報:關說不是什麼大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0 09:14:36  


  中評社香港9月20日電/馬王僵局迄今,馬英九劣勢明顯,甚至還得不到多數民意支持,何以致此? 

  施政成績不佳、決策圈封閉這些現象可能都是馬英九的痛腳,但政治權鬥講究“勢”,馬英九與其說敗給王金平,倒不如說是敗在“勢”。

  什麼是“勢”?簡單講,馬英九面對的對手不是王金平,而是王金平所代表的台灣政治文化。

  坊間都說,“王金平沒有敵人”,這句話已經闡釋得淋漓盡致。

  關說誠然在道德上不被原諒,但捫心自問,台灣人真的拒絕關說?如果因為關說的“施與受”而使得當事人雙方受益(雖然可能損及公共利益與社會公平原則),又有幾人會悍然拒絕?
 
  看看我們的選舉文化,哪一次不是充滿交易? 

 “立院”被批評不是一天兩天;“立委”素質不佳,也是長年問題。但臨到選舉,政見主張敵不過選民服務;理念比不過“夠力”。台灣選民的投票,其實也充滿算計,張張選票都有投資報酬率的期待,這恐怕是不爭的事實。

  交易、關說,絕非選舉才有。放大範圍來看,我們的庶民信仰更是如此。所謂“宗教”行為,和信仰無關,多半是有求於神,或問婚姻、或問事業、或求健康,靈則酬神後謝;不靈,則轉檯換廟,甚至砸神像洩恨。“有求必應”、“應而靈之”才是檢驗信仰的唯一標準。
  
  無怪乎,會有研究者半開玩笑地說,台灣人的民間信仰,其實就是在賄賂神明“喬事情”。

  王金平“沒有敵人”之說,乃代表了台灣政治文化最深層,但也最形於外的交易精神。他之所以政途平順,因為香火鼎盛;而他之所以基層勢力穩固,也和有應公的形象相符。

  沒有香客會自動離開有求必應的廟宇,而靈驗的仙佛只會招來更多的香客(選民)與香油錢(選票)。台灣的民間宗教很膚淺與務實,同理,台灣的民主也沒學者所想得高尚與優雅。
 
  關說聽起來很嚴重,但庶民生活拜託仙佛、求助政治人物選民服務,卻早就是常態,生活處處關說與交易,政治文化又何能例外?  

  馬英九沒理解,關說是政治倫理的大忌,卻非我們政治文化的禁忌。他更不曉得,所謂王金平“沒有敵人”,更意味了很多人都欠王金平一份人情,現在,是他們還人情的時候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