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旺報:“立院”運作重要 社會正義更重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20 09:10:22  


  中評社香港9月20日電/馬英九斷然鍘了“立法院長”王金平的黨籍,引發“九月政爭”,造成社會不安,但馬英九堅持以“法律手段”而不以“政治手段”處理這場紛爭,使王金平的院長身分陷入“妾身不明”尷尬狀態,在主持“立院”會議時缺少了應有的政治力道。在民進黨強力杯葛下,“閣揆”江宜樺始終無法上台做施政報告,“立法院”連續空轉,更加深了馬英九的政治困境。不過,他在接受中天新聞訪問時再次強調,“王院長”涉及的是“司法關說”,如果他接受妥協,社會正義就會崩潰。
 
  《旺報》發表社評稱,街談巷議多認為馬英九不是一個“堅持”的人,甚至不乏批評他“軟弱無能”的聲音,為什麼這一次他卻表現出固執的一面呢?當然,這場博弈已無雙贏空間可能是主要理由之一,但馬英九一再強調的“社會正義”原則,是否真的重要到值得他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
 
  就法理學角度,“正義”是一個社會團結與凝聚力的重要元素。美國哲學家羅爾斯討論社會正義的經典著作《正義論》中主張,正義原則是建立社會所有基本制度的指導原則,用來規範社會制度,決定個人的基本權利、義務,與分配社會合作的利益原則。對於學法的馬英九而言,傾向以社會正義的角度來評斷王金平涉及的“司法關說”事件,是合理的。
 
  馬英九強調社會的構成需要正義,但在政治領域的運作里,權力的重要性卻往往超過正義。當王金平為柯建銘進行司法關說時,在王金平的眼里可能只是朝野間一種權力關係的運作。在“立法院”,權力的運作讓許多法案更容易通過,為了“立法院”權力的運作,他幫反對黨“國會”領袖關說,是“必要之惡”。但在馬英九的認知中,正義是政治運作重要的元素,“立法院”代表民意,權力的運作更不能違背社會正義,不能進行無原則的赤裸裸權力交換。即使“立法院”停擺,正義的原則還是必須堅持,這可能是馬英九不肯妥協的原因。
 
  學法律的馬英九重視正義原則,但在政治運作的過程中,王金平、柯建銘卻認定權力的交換更重要。權力是什麼呢?權力是利益的化身,所以有權力的人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去換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從這裡我們應該了解,為何在馬鍘王的過程中,民進黨高層幾乎一面倒挺王金平、刻意醜化馬英九,馬英九的聲望掉到9.2﹪,王金平的聲望卻大幅攀升。馬英九自己的解讀認為是媒體把事件導向“政治鬥爭、陰謀論或滅王計劃”。我們認為,社會失去了對正義的判斷,支持權力交換的行為,才是最主要原因。社會正義確是維持社會凝聚的最後防線,但社會大眾並不了解什麼是“正義”,也不能認知“正義”對社會團結的重要,因此很容易受到媒體報道的影響,對事物本質做出錯誤的解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