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論壇:梁振英需提升管治威信
http://www.CRNTT.com   2012-08-27 00:04:22


 
  宋小莊:另外兩個因素還沒有談到,一個是香港的社會基礎,另一個是中央。香港的社會基礎非常複雜,不能在此細說。回歸至今,中央對香港的政策凡三變,說明中央對香港的“一國兩制”也有認識的深化過程。第一次是從回歸前跟港英激烈鬥爭,到回歸後過分放手。第二次是2003年7月1日香港爆發大遊行之後,中央從過分放手到打算“有所作為”。第三次可能就是現在,中央想從有所作為到“善於作為,穩中求進。”第一次變化變得不太好,可以說是誤判,好像太過天真。第二次變化收效欠佳。現在的變化有待觀察。
 
  劉迺強:用比較平實的說法,是中央有一些“誤判”。主要在幾方面。一是中央一廂情願地認為西方有一定的善意,讓香港和平過渡,大團圓收場,結果1989年之後,西方每件事情都跟中國叫板,回歸後五十年不變,回歸前五年就大變了。

  第二個誤判是,以為順利回歸之後,香港就逃過一劫,天下就太平了,以為政權、軍權在我手,就萬事順利,所以放手不管。認為外國人能管治香港,為什麼中國人管不好?以為換了國旗、港督就可以了,沒想到操作層面的東西。
 
  第三個誤判是,中央為了顧全大局,爭取一個和平的環境,不管那麼多,先搞經濟。以為香港經濟沒事,就沒事了。然而,香港雖然是一個經濟城市,但是在大國博弈 之下,政治因素永遠是揮之不去的。香港整個的發展,一直在大國博弈之下,直到現在的選舉仍然是。甚至現在還有“地產黨鬥共產黨”的講法。回憶80年代初期,香港前途問題剛被提出來的時候,政治陣營聯盟其實跟現在差不多。當時提出對前途沒有信心的就是“地產黨”,他們聲稱要撤資,支持殖民地的力量,主權換治權。正如今天地產黨在支持美國霸權主義對香港的影響,歷史在不斷重復。所以說,雙方背後是大國博弈的影子,這也妨礙了特區政府的有效管治。

  宋小莊:你從宏觀上講。具體來說,香港回歸政權交接的時候,英國不按照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辦事,把香港的檔案搬去倫敦。英國既不遵守國際法,也違反了私隱條例,因為該條例是禁止將香港人的檔案搬離香港的,但中方卻沒有堅持。從麥齊光事件來看,不排除有人利用舊檔案操作,今後不排除類似的問題還會發生。
 
  李彭廣:正因為香港背後總有大國博弈的影子,港英時期更加需重視在地管治人員的能力和表現,以期達至有效管治。可惜回歸之後,政治領袖缺乏這種視野,而整個政治體系亦缺乏完整性、系統性,顯得支離破碎。
 
  例如香港的政策研究,普通市民不重視還可以理解,但是連政治精英層都不重視,這才是問題所在。內地有中科院、社科院等,各種政策研究的部門很龐大,但是香港執政者往往是拍拍腦袋,靠自己的經驗處理事情,但是個人經歷總是有限。台灣、新加坡等地的大學和智庫,支撐起當地的政策研究,起碼算是有學術上的基礎建設。
 
  其實,智囊或智庫系統可三個同心圈的組織所組成。首先是最內圈的政府部門,好比殖民地時期英國殖民地部的研究組織頗具規模,內地政府部門的政研室也有一定規模,不像香港那麼單薄。第二圈是社會裡面各色的智囊智庫,而第三圈是大學裡面的研究。政策研究正是為社會創造對某個政策共識的過程,可是香港政府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