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事業單位改革進入全面實操階段 |
事業單位改革已經喊了很多年了,然而步伐遲滯,甚至連權威且宏觀的改革方案,都羞答答的不肯見人:近日,已經悄悄運行了一年多的《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終於站到了公眾視線之中,系統且全面地告訴了大家,事業單位改革將走向何方。
從《指導意見》不難看出,在事業單位改革的問題上,技術障礙幾已不存在了。無論是改革的整體目標——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益體系,還是改革辦法——分類推進,甚或是整體時間安排——2020年基本完成,都在《指導意見》中得到了明確界定。基本可以這樣說,事業單位該怎麼改,已經是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了,現在需要關注的是,事業單位的改革精神,如何才能映入現實。事業單位改革可謂“難啃的硬骨頭”,無論是所要遭遇的利益阻礙,還是所要遇到的技術障礙,甚至不亞於當年影響甚遠的國企改革。雖然單從人數上來看,事業單位4000萬人員,未必有國企改革影響的人多,但事業單位的種類卻是遠遠大於國企的。從級別上來看,從中央直屬一直到鄉鎮所屬,級級都有事業單位;從行業上來看,遍布在教科文衛、工農商林幾乎所有的行業;從資金來源上,還可分為“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幾種……
然而,龐大的數量及現實情況的複雜,還不是最為關鍵的。更關鍵的則是,相當多的事業單位,都是政府部門的子單位,都是政府部門向社會領域的延伸,都或多或少握有一定的公權力,因此,事業單位改革也隱隱有政府機構改革的意味。所以,如果不能從根本上將事業單位從政府部門手中切割出來,如果不能協調好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關係,再好的制度設計注定也只能是“雷聲大雨點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