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兩岸交往中存在變與不變 對策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7 00:28:36  


 
  (二)台灣政黨價值取向存在變化

  1987年台灣當局宣佈開放黨禁,頓時,社會上各種勢力風起雲湧,紛紛聚眾組黨。開放黨禁,一方面對台灣走向民主及多黨制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另一方面同樣也衍生出了許多結構性問題,如社會矛盾日漸突出。儘管開放黨禁後的十多年國民黨統治並未受到強烈衝擊,但是到了執政後期,李登輝不斷散佈“台獨”言論,背後暗中支持民進黨,這不僅使台灣政治生態環境開始發生巨大變化,而且還使兩岸關係也因此受阻。2000年和2004年台灣大選,憑靠著本土勢力支持,民進黨奪得了政權並成功連任。此後,國民黨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其敗選原因。民進黨執政8年,台灣社會出現了“族群對立”、“社會分裂”、“民粹盛行”、“經濟不振”等現象,激發了民怨。

  2006年由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起的倒扁運動,直接體現了選民對藍綠惡鬥的厭倦。中間選民結構趨於穩定並擴大,第三勢力躍躍欲試。在民意和政黨體制雙重變化的驅動下,藍綠政黨競相調整其策略。儘管馬英九宣示兩岸關係將朝著交流對話方向發展,但為贏得2008年大選,國民黨又必須兼顧到台灣大部分民眾的利益尤其是泛綠民眾的訴求。據媒體報道:“2007年5月22日國民黨通過黨章修正草案,首次將‘台灣’寫入黨章,宣示將‘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作為黨的信念,並在黨員目標條次中刪除‘統一’字眼,改以‘和平發展’代替。”(注3)這次是修改黨章以來的最大調整,顯示出國民黨調整路線的決心。此外,民進黨以及“台聯黨”也接連調整路線向中間靠近。反映出台灣政黨在某些價值取向越來越趨同。

  (三)大陸對台工作重心存在變化

  所謂工作重心就是指一般意義上所講的“中心工作”或“主要任務”。回顧兩岸交流的歷史,不難發現大陸對台工作重心在隨著國際環境尤其是島內情勢的變化而不斷調整。筆者認為自兩岸分離以來,大陸對台工作重心的調整主要有四次:一是1949-1979年,這期間,基於歷史因素以及國際勢力影響,大陸對台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解放台灣、實現統一”之上。二是1979年-1996年,大陸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希望打破兩岸僵局,促進交流。三是從1996年到2008年,台海局勢發生急劇變化,面對日益猖獗的“台獨”活動,大陸不得不把對台工作的重心由原來的“促統”、“促和”過渡到“遏獨”。為有效遏制“台獨”勢力及其活動,大陸出台了《反國家分裂法》,進一步強化“反獨”立場,並將“反獨”提高到國家法律層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