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兩岸和平發展時期啟動政治接觸之設想(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6 00:01:00  


 
  現階段兩岸關係之本質

  兩岸關係自東引海戰發生(1965年5月1月)以來,(東引海戰,http://zh.wikipedia.org/zh-tw/)已經40餘年沒有軍事衝突,當然軍事對峙仍然存在。存在的原因有二:一對台灣,一對外國。前者的針對性經歷過消滅蔣政權到為統一時間表背書再到防止台獨三個階段;後者也從對抗“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到對付美日安保週邊有事,再到反對對台軍售。不過不論是哪個階段到了1965年以後,基本上只維持緊張而沒有戰爭,即使在1995至1996年之間,兩岸雙方有過準軍事的行動威脅,但並沒有軍事衝突,那麼中共從1995年“江八點”開始呼籲的中止“敵對狀態”,究竟是什麼樣的“敵對狀態”呢?

  如果是潛在的軍事衝突和緊張,則台灣方面的作為--片面宣佈放棄以武力解決紛爭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1965年以來台灣的反攻大陸,已經改為為“光復大陸”,在方法上也提出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八十年代以來,提出“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些政策就已經說明了蔣氏父子放棄了“軍事行動奪回政權”的想法,只是這些非軍事政策的行動成果,其後被李登輝所接收,因此1991年廢除終止動員戡亂的行動,才能相對順利地付諸實踐。台灣在放棄逐鹿中原的政治雄心之後,剩下的必然是偏安心態合理化,反映到台灣的軍事思想上,就是以防禦、守土為戰鬥訓練的方針,不會、不敢也不可能對大陸進行軍事的挑釁。中國大陸方面,對美國的戰略意圖和戰術選擇也沒有十分的把握,對台軍事行動,方案雖多,實際的行動也是慎之又慎。因為兩岸有近40餘年沒有戰爭,坦率地說,兩岸人民也基本相信雙方不再會有戰爭。所以只要大陸方面作出相似的承諾及行動,雙方的敵對狀態自然消失,實在沒有緊迫的談判需要。面對兩岸這種有威脅無緊張,有緊張無衝突,以及有衝突無戰爭的“和平”之局,無怪中共以兩岸談判“中止敵對狀態”的呼籲,屢屢落空。同時中共當局“內戰說”也就失去了依託,於是維護“一中”原則的努力,也就只能以一面遷就台灣的變化,一面排斥台灣的國際身份的矛盾方式去維持。

  然而大家又十分清楚地知道,目前的兩岸狀態絕非和平狀態,更不論在過去李登輝、民進黨掌權時期,如今雖然兩岸的經濟已經簽訂了合作框架,兩岸也已經直航,但仍然存在著許多潛在的鬥爭,特別是政治上的鬥爭,這些政治分歧所呈現的兩岸之爭,隨時都有可能成為兩岸交流停止,政權對峙,相互指責的原因,任何的新聞事件,也都很可能導至兩岸之間的誤解和不安,例如2010年9月賴幸媛在美國的不當發言,引起大陸方面的嚴詞反駁,(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凱撒的面具-賴幸媛不能變成兩岸博弈的棋子,2010-09-16,中國時報),)就是最好的例子,足證兩岸之間和平的脆弱性。

  那麼如何描述兩岸的狀態呢?其實個人以為應該將兩岸目前的狀態定位為:處於“政治內戰”狀態下的中國。“內戰(Internal Warfare)”一詞,原來是公共行政的學者陳敦源教授在評論O’ Leary, Rosemary的著作The Ethics of Dissent : Managing Guerrilla Government一書時,所使用的標題,(陳敦源,內戰:行政政治中的異議管理,公共行政學報.第十九期),其原意在形容一個政府對其內部的異議人士相處的狀態。例如,下屬與長官意見不合的事是非常普遍的事,政府內部不同政黨的公僕意見不合,從而相互攻擊,甚至引進外力互相攻擊,稱之為行政機關中的“內戰”。此一“內戰”包括了幾個特徵:是在同一個政府內;有主流意見者,也有異議者;他們長期處於緊張、互不信任的狀態;彼此之間存在鬥爭關係。因此,本文認為陳教授所創造的名詞,正好可以借用來說明兩岸關係的狀態。兩岸的“政治內戰”也表現出以下相似的特徵:

  第一:在法理上雙方同屬一個中國。

  第二:彼此認知不同,長期處於互鬥的狀態。

  第三:雙方沒有真正的武裝衝突,但仍有武力威脅。

  第四:因為兩岸雙方被現行國際法所限,雙方都無法片面脫離鬥爭。

  第五:這是綜合實力的鬥爭,表現為無所不爭,無時不爭,無地不爭,無事不爭。但沒有領土的鬥爭。

  第六:必須以政治談判,簽訂“和平協議”的方式才能中止戰爭。

  因此,長期以來,兩岸關係的“內戰”一直沒有結束,只是表現的方式,和“戰爭”的內容不同。1965年以前表現方式是武裝鬥爭,目的是爭奪中國的統治權;1965年以後,表現方式是政治鬥爭,目的則從爭取國際認同到分裂與反裂之爭。從“一個中國”的角度來看,兩岸的“內戰”從未結束,在沒有兩岸的政治談判,簽訂“和平協議”之後,才有可能真正結束。所以不論是上世紀末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或是本世紀初民進黨的“一邊一國”,都是兩岸的“內戰”。特別是台灣經過政黨輪替之後,中國的內戰就不僅僅是國共的“內戰”,而是兩岸的“內戰”;是以當前國民黨的“九二共識”,反而是兩岸政治內戰的“休止符”,讓大家有機會冷靜下來,理性地思考解決甚至是結束這場“內戰”的方法和途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