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日本“震波”下的中國工業
http://www.CRNTT.com   2011-06-05 00:58:09


 
  廣汽豐田在震後評估零部件供應鏈時發現,一些很小的但絕對不可缺少的零部件是日本本土企業獨家控制的,很難尋找替代廠商。大量國內自主品牌汽車也在使用他們的產品。儘管合資品牌國產化率達到99.9%,但一個小部件不到位,整車將無法下線。這是整個汽車產業的“軟肋”。

  自主創新的口號在中國喊了若干年,創新能力的培養似乎也成了中國企業的重中之重,鋪天蓋地的宣傳之勢,和全球到處都是“中國製造”的電子產品,讓人恍然認為自主創新在中國已呈突飛猛進之勢。世界上時速最快的動車組、首個特高壓示範工程、青藏鐵路、三峽工程、載人航天等更成為我國自主創新的典範。但此次日本地震,充分暴露了中國汽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甚至製造業面臨的尷尬。

  2009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製造業總值中所占比例已達15.6%,超過日本的15.4%,成為全球第二大工業製造國。但是我們超越的也許僅僅是以量取勝的0.2%,而沒有實現質的提升。表現在中國製造業大而不強,多數企業尚處於產業鏈中低附加值的底部。上文提到的汽車、電子等產業受日本餘震衝擊的影響巨大,也是由於核心性產品過於依賴日本進口,即日本製造企業控制著關鍵技術和品牌,在價值鏈中居支配地位,而中國企業從事加工組裝,在價值鏈中處於從屬地位。

  雖然全球到處都是中國製造的電子產品,國內廠家直接的供應商中日本廠商也不是很多,但日本在IT產業的影響力這些年並沒有隨著產業升級走向衰落,而是向著更基礎、更尖端的部分升級而已。以致現在好像沒有哪一個產業的源頭不存在日本人的身影。與之相比,中國的產業升級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內各相關企業也意識到這一點。震後一個月,由一汽、上汽、長安、奇瑞等20家單位發起的“中國汽車電子基礎軟件自主研發與產業化聯盟”在北京成立,希望借此推動汽車電子領域國產基礎軟件的快速發展。奇瑞汽車研究院李瑋鬆對《國企》記者表示,若要解決對日本進口零件的依賴,必須加快零部件國產化進程。或許,此次地震將為中國汽車業減少國外依賴度大幅下降提供一個契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