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專家:美國外空戰略的新動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4 00:10:14  


 
  與“星球大戰”計劃明顯不同,小布什政府時期的外空戰略非常注重其軍事方面的實用價值。首先,外空力量發展積極配合其導彈防禦系統。美國新版《國家空間政策》要求國防部“提供外空能力以支持持續的、全球戰略性的、戰術預警性的多層次一體化導彈防禦”。2007年3月,美國防部導彈防禦局局長亨利.奧柏林在向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交的報告中表示,美計劃在中歐部署導彈防禦設施後擴展導彈防禦計劃,在外空部署導彈追蹤系統。② 5月,馬歇爾研究所主席傑夫.屈特在眾議院政府改革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應該且需要發展助推階段導彈防禦能力,以在反衛星武器擊中衛星之前對其實施攔截。③

  其次,加緊生產、試驗外空武器。據2007年1月24日《簡氏防務周刊》報道,美軍火商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已開始生產100千瓦級的激光武器,而且生產計劃將很快“翻兩番、三番、四番”。該激光武器可用來攻擊衛星、摧毀航天器。該公司曾於2005年向美空軍展示25千瓦級的激光器,並因此加入美空軍主導的聯合高能固體激光器項目。美空軍的目標是在2009年前測試100千瓦級的激光武器。2007年5月,美國防部在科特蘭空軍基地正式組建了衛星快速反應部隊,並著手研製“戰術星”—5(TacSat-5)衛星。與2006年12月發射升空的“戰術星”—2(TacSat-2)相比,“戰術星”—5除具備通信和偵察預警能力外,還具備攻擊能力。2008年2月,美國海軍一艘巡洋艦發射了一枚“標準”—3導彈,成功攔截了其一顆失控的間諜衛星。儘管美國高官宣稱擊落該脫軌衛星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保護人類免受衛星上有毒燃料的傷害,但眾多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行動的實質目的是為軍方提供完成反衛星任務所需的有用數據。④

  (三)加大財政投入

  克林頓政府時期,用於發展外空軍事力量的預算相對有限。而近年來,美國防務預算中用於外空項目的經費不斷提升,2008財政年度高達60億美元,比2007年增加了12億美元,增幅高達25%。為推動天基導彈防禦系統的發展,2007年2月,布什向國會提交的2008年度國防預算案中,首次要求初步撥款1000萬美元用於外空導彈防禦測試平台(Missile Defense Space Test Bed)的相關理論研究和小規模試驗。根據五角大樓的預算文件,美有可能在2010年開始測試幾種動能導彈攔截器。另外,軍方還申請了20億美元用於發展天基紅外系統和“愛國者—3”(PAC-3)項目。2007年11月,國會和政府批准了2008財年預算案,決定增加1億美元發展一些用於辨認威脅、評估損失和反制敵方外空能力的系統,還為此削減了海軍和空軍的部分軍費。具體包括外空快速反應、外空控制和試驗能力、快速攻擊識別、探測與報告系統(RAIDRS)等。布什的預算案中還為代號為“獵鷹”的外空防衛計劃申請了2億美元。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