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海峽兩岸經濟改革的奇跡與中國中興前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5 00:12:27  


 
  從1978到2008年,中國GDP每年平均成長率高達9.7%,幾乎每十年即翻一番,創造近代經濟史的奇蹟。這一奇蹟的出現,除證明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外,也有其特殊的國際機遇。西方先進國家的現代化與工業化,是經過二百年的歷練。這二百年中,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工業生產技術與管理方式的創新與改進。加上全球貿易秩序的建立與更新。在交通工具上由馬車到火車汽車飛機到噴射機。在通訊設備上由飛鴿傳信到電報電話電腦。在醫葯衛生上更是日新月異。所有這些創造與發明是幾代人長期努力的成果。到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時,已成為人類共有的財產。只要有英明領導,建立正確的經濟制度,便可利用這些資產,迅速邁進現代化工業化國家之林。

  除有利的國際環境外,中國的崛起具有其他特殊的條件。首先,是廣土眾民。中國幅員遼闊,是全球三大國之一,國土面積與美國不相上下,但人口為美國的四倍。疆土遼闊能抗拒天災。前年四川遭遇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但中國去年仍能保持9%的成長率。人多有充足的勞力資源,有利於大規模的建設。

  第二,中國有深厚的文化基礎,注重修身齊家,婚姻較為穩固,不如西方的動輒離婚,造成無數的破碎家庭。無論仕農工商,都有勤勞節儉的美德,故能在短期內由債務國轉為債權國。

  笫三,中國有其他國家所未有的龐大海外華人團體。總人數超過三千萬的海外華人,大多數身居異地心懷家邦。改革初期的外資大都來自海外華人。

  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及中國特有優越條件下,故能在短短三十年中取得西方國家一世紀的成果。從1978年到2007年,中國的出口貿易由200餘億美元增加到2萬餘億美元。世界排名由32位躍升到笫3位。2008年超越日本居世界第2位,2009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出口貿易第一大國。再看GDP。2006年中國居世界第6位。2007年升至第3位僅次於美日。今年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2008年全球陷入嚴重衰退,中國仍達成9%的成長率。今年在全球主要國家進入負成長,中國仍能保持8%的成長率。成為寒冬中的一股熱流。

  所有這些數據都顯示中國經濟的潛力,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2008年春,幾乎所有歐美重要週刊,包括美國的“時代週刊”、“新聞週刊”和英國的“經濟學人”都以巨大篇幅撰文指出,在北京奧運帷幕揭開時,中國將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心。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大地首次出現欣欣向榮的中興盛世。

  中國中興的前景

  中國經濟崛起的情勢,能否繼續保持到本世紀中葉,能否與當今世界第一強國並駕齊驅,已成為全球經濟學家及歷史學家研究的中心。

  最先提出樂觀看法的,是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副行長林毅夫。根據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經濟發展經驗,認為近五年〔2003-2007〕中國每年10%的成長率有可能繼續三十年。他指出中國2002年的發展水準,與日本在1960年的水準非常相似。日本從1960年開始曾持續三十年高速成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根據他的預測,中國在2020年人均GDP將達3,500美元。如能維持每年8%的成長率,再加上人口增長,到2030年中國人均GDP可能達到美國的一半,但屆時中國人口將為美國的五倍,總體經濟將為美國的二倍半,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林毅夫的預測獲得美國經濟學界的肯定。2008年7月,美國著名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發表的研究報告,也預測到2030年中國GDP將超過美國。到2050年中國GDP將達82萬億美元,為當年美國的二倍。2008年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2009年6月在香港一個論壇上也曾預測在15至20年內,中國將趕上美國成為當年全球第一經濟大國。如以實際數據的演變進行對比,上舉這些預測並非憑空臆測。2009年美國GDP約合14萬億美元,佔全球25%。而中國的GDP只有4萬億美元約佔6%。二者相差極大。如何能超越美國?主要關鍵是成長率的高低。第二次大戰後初期美國總體經濟佔全球40%,十年前降為30%。目前只佔25%。而中國GDP在1978年開始改革時只佔全球1.8%,如今已升至6%以上。兩國國力的消長昭然若揭。證明上舉經濟學家的推測完全是信而有徵。

  上舉這些預測是否準確,仍有待未來發展的證驗。但從經濟實力的比較,中國在許多方面都具有優勢。首先在金融體系方面歐美的金融中心華爾街,在這次海嘯中瀕於破產。但中國的金融系統因受嚴格管制,仍保持穩定。根據最新的統計,在全球二十大銀行中,前三名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其次中國的外匯存底高於全球七大工業國的總和。第三,歐美各大都會的基礎設施大多陳舊。地下鐵道頻頻出事。中國城市設施都是近年新建。採用最新技術和設備。第四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科技人力。在這些有利條件下,中國超過美國,並非向壁虛構。

  中國官方對前途的預測,比較審慎。前年10月,國家統計局公佈2000年以來全國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監測結果。認為按照這一趨勢中國有可能在2020年出現全面小康。根據預測結果,中國2007年經濟發展指數為65.5,比2000年提高15.2個百分點,按可比價格計算平均每年成長率為9.5%。此外在基本保險覆蓋率,文化教育,環境保護各方面,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綜合這些進展,中國官方有信心在2020年達成全面小康的目標。

  2008年12月18日,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紀念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三十周年大會中,提出要在2021年完成惠及十多億人口的小康社會。到2049年建政100周年時,基本完成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胡錦濤強調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胡錦濤指出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明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力間的矛盾沒有變。中國生產力水準總體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中國還會遭遇到各種困難和風險。胡氏這一段講話顯示中國領導人對中國前景仍採取審慎樂觀。並非肓目自滿。在中國邁向世界最大經濟實體的進程中,仍將面臨各種嚴峻挑戰,包括人口老化,資源耗竭,生態惡化,所得不均,政風敗壞等問題,均需舉國上下同心同德謀求解決。

  在西方資本主義日益式微的情勢下,中國的崛起將是大勢所趨。早在八十年前。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即預言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50多年前時任香港總督的葛量洪也曾作同樣預言。2008年7月美國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重申湯葛預言。指出19世紀是英國人的世紀,20世紀是美國人的世紀,2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這一願景的來臨,正是辛亥革命以來無數志士仁人共同奮鬥的目標。在全球十四億炎黃子孫通力合作,力爭上游的情態下,必能眾志成城,美夢成真。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0年11月號,總第15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