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海峽兩岸經濟改革的奇跡與中國中興前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5 00:12:27  


 
  除這幾項重大工程外在交通電訊設備各方面也都有長足進展。到2007年全國公路通車里程巳達350萬公里。其中有國際水準的高速公路已達55000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鐵路營運里程達八萬公里。佔世界6%的營運里程卻完成世界25%的工作量,效率居世界第一。

  七、消費水準。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準也水漲船高。1978年全國消費支出總額只有人民幣1,557億元。2007年巳達89,210億元,增加達57倍。人民生活由過去的“溫飽型”進入“舒適型”。1978年到1980年中期。一般人所追求的“四大件”是自行車手錶收音機和縫衣機。80年度到90年度中期。一般人追求的“四大件”已改為電視機洗衣機摩托車電冰箱。進入2000年以來,新的代表性追求對象是住房汽車和電腦。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消費金額的不斷升高。短短三十年間人民消費的等級已接近一般先進國家。

  八、教育文化:除人民基本生活的改善外。過去三十年另一重大的發展是教育的普及。特別是高等教育的復元與擴增。文革十年間,高等教育全部陷入停頓。1977年恢復高考,全國招生22萬人,1978年增至40萬人。以後逐年增加。到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共有學生5386萬人。目前每年招生人數達600萬人。錄取人數為1978年的十五倍。錄取比率由6.8%增加到57%。出國留學成為青年學子的新風尚。累計出國留學人數已超過100萬人。學成歸國人數超過20萬人。成為中國科研教學的生力軍。

  九、國際地位:由於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由配角提升為主角。與美日歐盟及俄羅斯等主要國家的關係,透過訪問對話協商等方式,逐漸進入良性互動,消除疑慮輿對抗。中國與東盟非洲及拉丁美洲國家的往來,在互相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的原則下進入水乳交融的境地。2007年中非合作論壇在北京舉行時,有六十多位非洲國家元首參加,展現“協和萬邦”的新局。中國與美國的雙邊關係近八年來有明顯的進展。雙邊貿易從1979年建交時的25億美元到2008年已突破4,000億美元。美國對華投資也由2000年的96億美元增加到600億美元。而中國也成為美國最大債權國。中美兩國在經貿關係及區域穩定上的互相依賴,已到了難以分拆的地步。2008年北京奧運的成功也大大提高中國的氣勢。

  綜合上舉各項,中國在過去三十年的變革,使一個貧困落後的國家一躍而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出口國。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使歐美日本等國家陷入空前的大衰退。中國雖也受到波及,但2008年仍保持9%的成長率。2009年在各經濟大國仍低迷不振時,中國仍達成8%的成長率。這場自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的經濟風暴為中國的崛起創造一新機遇。

  二中國經濟崛起的新態勢

  正當中國經濟進入高速成長新階段。2008年下半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突然爆發。不但各國金融體系陷於癱瘓,實體經濟也面臨空前危機。美國投資銀行,由於運用金融衍生產品謀取暴利,遭受慘重損失,紛紛倒閉或破產,由政府注資茍延殘喘。

  由於經濟全球化,美國的金融危機迅速蔓延到全球。歐洲多家銀行也紛紛倒閉。金融系統是資本主義的心臟,傳送資金到各行各業。金融制度的崩潰首當其衝的是全球的股票市場。從2008年8月到10月中旬,美國的道瓊指數下降30%。全球21個已開發國家的股票指數下跌21%。新興國家股票指數也下跌28%。綜計全球股票蒸發9.5萬億美元。如與2007年高峰時比較約蒸發29萬億美元。相當於各國GDP的40%。全球經濟陷入自1930年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不但未動搖中國的經濟基礎,反而為中國經濟創造一乘時崛起的良機。

  與歐美日本及東南亞國家比較,中國經濟具有三大優點。第一,中國金融體系仍受政府的嚴格管監,在運作上遠比西方的金融機構更為慎重。近年在西方流行並導致這場金融危機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並未在中國流行。當歐美銀行紛紛破產,中國的銀行仍繼續盈利。據國際貨幣基金的最新統計,在全球二十家最大銀行中,前三大銀行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由於未受西方金融風暴的波及,中國金融系統有能力貸放鉅款,採取寬鬆貨幣政策。2009年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放出的金額達7.2萬億元,對抗拒經濟衰退起重要作用。

  在中國政府迅速提出四兆元〔6800億美元〕經濟振興計劃,並以保持8%成長率作為主要目標,中國經濟乘時崛起的意圖至為明顯。從最近二年的各項發展中,可觀察中國經濟崛起的新態勢。

  一、經濟成長領先全球--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美日西歐經濟均陷入衰退。據OECD的估計,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2.2%。其中OECD三十成員衰退4.1%。美國第一季度成長為負6.1%。而中國由於2008年仍保持9%的成長率並從2008年笫四季啟動四兆元的振興方案。2009年上半年仍能保持7.1%的成長率。全年仍達成保八的目標。

  二、出口大國投資熱點--自從2001年加入WTO以後,中國出口貿易每年成長率皆超過20%。2008年下半年開始衰退但幅度仍低於其他輸出大國。中國出口貿易在2004年超過日本,2007年超過美國。2008年中國出口總值為1.428萬億美元,只略低於德國的1.465萬億美元。2009年中國已超越德國成全球最大商品輸出國。

  三、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由於連年貿易順差大幅增加,外資源源注入,及國際投機熱錢看好中國股市,競將資金湧入中國,使中國外匯存底繼漲增高。到2009年3月已達2.31萬億美元,遠遠超過七大工業國的外匯存底。去年3月在倫敦G-20高峰會議前夕,中國財經首長紛紛公開建議由國際貨幣基金發行儲備貨幣來取代美元。中國官方挑戰美元的動機是藉此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使人民幣匯率不再成為西方各國壓迫中國就範的藉口。

  四、展開全球購併--為消納部份外匯資源,並爭取工業化所需的資源及技術,自2005年開始即展開全球性的大購併。主要對象是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石油、礦產及農地。由於出手大方往往建立戰果,引起西方國家的高度關注。

  2006年最令美國朝野震撼的是中國三大企業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筆,進行收購美國家喻戶曉的著名公司。北京的聯想科技集團首先以17億5000萬美元的高價成功的收購IBM公司的個人電腦部門。接著青島海爾集團以13億美元收購美國有百年歷史的家電公司美泰〔Maytag〕。中國國營中海油公司更提出以196億美元準備收購美國笫九大石油公司優納克〔unoca〕。但由於美國社會反應不佳不得不放棄。從此以後,中國收購的目標轉移到加拿大、澳洲、非洲及中東拉丁美洲等地區。由於阻力較小穫得豐碩的成果。據商業部的統計,海外購併金額由2002年的2億美元激增到2008年的205億美元,上升達一百倍。近年收購目標集中在石油礦產及製造業等方面。

  五、邁向汽車產銷大國--這場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重要衝擊之一,是作為全球汽車王國的美國汽車工業,從此將一蹶不振。中國汽車工業不但未受影響,且乘時崛起。從2009年3月每月銷售量均超過100萬輛。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隨著美日及歐洲汽車工業的低迷不振,中國蓬勃的車市成為各國汽車業者的希望。日本的日產和Honda,美國的通用和福特,都準備擴大其中國廠的投資,進一步加強中國汽車大國的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