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蛋糕做大了,但蛋糕的分配存在不公平
200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3600美元,已處於邁向中等收入國家的臨界線。正如一些學者所分析的,中國經濟屬於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政府主導型經濟增長在偏好“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的問題也逐漸凸顯。按照聯合國的貧困標準,中國至少還有一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下。近幾年,政府、企業和居民三者之間分配關係呈現較為明顯的失衡狀況,勞動報酬增長速度長期低於GDP增長速度,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都有擴大的趨勢。
世界上一些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後,由於收入分配差距大、城市化以大規模貧民窟為代價、社會矛盾突出等問題,導致了這些國家落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我們需要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成功實現轉型。因此,“十二五”規劃的著力點應該轉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富裕人民群眾作為重點任務。
問題三:完成了工業產品的數量積累,但國際競爭力不強
“十一五”期間,中國形成了龐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工業化主要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按照國際標準工業分類,在22個大類中,中國製造業佔世界比重在7個大類中名列第一,15個大類名列前三。2008年高技術製造業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二。電腦、行動通訊手機、抗生素、疫苗等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中國工業產品的競爭力不強特別是創新能力不足制約了中國成為工業強國。目前,中國製造業技術對外依存度較高、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上基本處於價值鏈的低端。中國製造業行業利潤率和資本回報率呈逐年降低態勢。另外,中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中國製造業在品質上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2009年中國R&D(研究與開發)佔GDP的比重1.52%,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家平均達2.29%。科技進步貢獻率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科技成果轉化率比發達國家低50-60個百分點。
問題四:民生大幅度改善,但公共服務領域發展滯後
“十一五”期間,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改善民生問題。涉及民生的2個約束性指標,即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人數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目前都已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在預期性指標中,由於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較好的經濟增長,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08年已實現或接近實現預定目標。
但是,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中國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投入明顯偏低,導致公共服務發展滯後,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2008年中國醫療衛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為4.4%,社保與就業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為10.9%,此兩項合計佔比為15.3%,比人均GDP3000-6000美元階段國家平均31.4%的水準,低了16.1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