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黃肇松:兩岸四地合建華文文化網路平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3 00:34:13  


 
  兩岸四地媒體合作共識尚未凝聚

  筆者之所以花了一些篇幅,將兩岸四地各類媒體的發展現況作了介紹,是想指出一個事實:散佈在兩岸四地及五大洲的華文媒體之數量及規模,實在相當驚人。報紙、電視台及廣播電台數以千計,雜誌期刊數以萬計,作為新興媒體的各類網站、各式網路服務,乃至於無所不在的博客,有如雨後春筍在各地冒竄成長。這些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如能有效合作,影響力是未可限量的。尤其是,如能合作傳遞文化信息、推動文化產業,因不受政治的羈絆限制,效果會更大。但是我們還沒有看到這種影響力的滋生和壯大,因為共識尚未凝聚,合作尚未紮根,目標尚未確定,工具尚未運用,力量也就難以產生。

  以兩岸為例,二十年前,有了郭偉鋒和范麗青兩位記者來台採訪的“破冰之旅”,也才有了翌(一九九二)年十八位大陸記者,組成第一個大陸記者團到台灣參訪。換句話說,開始之路並不容易,但是開始之後,已開啟的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大門是關不掉的。

  儘管經歷一九九四年的“千島湖事件”以及其後一連串的政治事件,兩岸關係起伏不定,但是新聞交流總在艱困中持續推動。台灣媒體派赴大陸採訪的記者人數和次數已難以計數,大陸記者來台也由“專題採訪”發展到“駐點採訪”。新聞交流輻射到其他方面的交流,新聞交流順利與否也反映到其他方面交流情況,期間過程是辛苦。如果不這麼辛若,不走過這一段的話,兩岸關係會更辛苦,更缺乏“觸媒”。

  可以說,兩岸媒體從業人員在推動新聞交流、交往方面,付出了不少心力。但檢討過去兩岸四地媒體的合作,真正落實到實質性的新聞訊息方面的合作及營運的合作並不多見,倒是香港與內地媒體合作初見成績,也僅僅在“初階段”。這主要受到政治、經濟與社會環境不同,所形成的主客觀因素的制約。

  展望未來,如此受主客觀制約的困境,在兩岸四地的媒體合作中仍不免出現。然而,既然二十年來兩岸四地人員互動方面已累積成果,四地媒體高階負責人及各階層新聞實務工作者交往頻繁,相互瞭解在增進之中,應已奠定在“適當時機”在“某些方面”進一步合作的基礎。筆者認為“某些方面”包括觀光的推廣、文化信息傳播、文化產業的合作推動及校園交流與人才育成等。至於“適當時機”,就是現在、當下。否則兩岸四地及全球華文、華語媒體打造出來巨碩的“信息流”,仍會閒置空轉,無助中華文化的提昇,也聽任華文、華語龐大文化產值的流失,只能繼續充當韓、日電視劇“大長今”和“白色巨塔”的忠實觀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