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黃肇松:兩岸四地合建華文文化網路平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3 00:34:13  


 
  廣電大軍固然威猛,但標誌著第四次“廣播革命”,正在中國大陸風火進行的網路媒體成長趨勢更盛。截至二○○九年底,大陸網民規模已達三.八四億人,較二○○八年底增長八千六百萬人,年增長率為廿九%,超過了美國和日本網民的總和;用互聯網的頻率也超過了美國等國家。網民日均上網時間達到二.七小時,比美國的二.三小時還高出○.四個小時。手機網民規模一年內增加了一.二億,已達到二.三三億人,占整體網民的六十%。

  中國大陸互聯網已成媒體主流

  中國大陸互聯網“信息流”的注入,有兩個發展值得觀察。其一是入門網站(大陸稱門戶網站)對重大新聞的傾注全力,而網民也熱烈回應。知名調查機構AC尼爾森的調查資料顯示,在二○○八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八月九日北京奧運會首枚金牌產生時,四十四%的公眾通過互聯網管道獲知了這一消息。在整個奧運會間,十八至三十歲的主體網民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更重,他們中四十八%第一時間獲知奧運首金管道是互聯網。

  另一個以相當特殊的方式,豐富了“信息流”的互聯網發展,是博客(Blog,台灣譯為部落格,香港稱之為網上日誌)的勃興。截至二○○九年十二月,博客應用在網民中的使用者規模達到二.二一億,使用率為五十八%,較二○○八年底增長六千萬人。活躍博客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半年內更新過博客空間的博客使用者,規模達到一.四五億,增長率為卅八%。這是中國大陸互聯網發展,具有指標性意義的重要數據,其表現和能量已成為國際社會關心的焦點話題。
不同於美國的博客已經形成一個專業的新聞博客群落,而且相當成功的進行了商業化操作,博客在中國大陸還被稱為“自媒體”或“私媒體”,以個人化的特色進行個人情緒、情感的表白,正如香港所謂的“網上日記”,是一個相對沒有修飾、整理、管制的意見平台。但它讓普羅大眾逐步取得了話語權,終結了以往由官員、記者、專家所主導的“特權話語階層”的局面,不僅成為一種新的訊息交流方式,也在時政的評論上,逐漸產生政治的影響力。博客從一種技術、一種生活、一種訊息,有逐漸變成一種政治的可能。

  不要看香港、澳門總人口還不到千萬,媒體發展卻相對穩定。在香港,傳統的十二家中文報及兩家英文報,這幾年來“一個都沒少”,甚至還出現免費派送的大眾化報紙。香港電視市場應該最受台灣電視工作者欣羨,收費電視近年來競爭較激烈,免費電視長期來只有兩家;而香港網路的發展,年輕族群熱衷,整體發展相對較為緩慢。至於澳門,如果有人認為博彩業是它惟一的產業,那就錯了,至少媒體業相當發達。五十萬人口的澳門(約相當苗栗縣人口),卻擁有八家中文報、三家葡文報和一家英文報,還有分別以華語、葡語廣播的電台和電視台,媒體面貌相當國際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