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國文化軟實力與文化安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31 00:00:25  


 
  為什麼這些亞洲國家先行一步進入現代化以後還要進而爭奪文化領先權呢?為什麼在經濟領域成功後還會有對文化領域尤其是古代文化領域優越性的圖謀呢?為什麼有人不斷想從文化上做文章大談分裂中國的“七國論”?對此中國應該怎麼辦?是繼續跟在別人後面作為第三世界欠發達國家?還是漸漸地學會同西方他者對話呢?是繼續全盤西化使中國文化成為即將消逝的文化?還是在對話中逐漸進入國際文化共識並強調自己的文化特性,從而生出一種真正的文化精神並使中國文化成為人類精神的一部分,而不淪為博物館文化?這些文化問題需要每一個中國人深深思考! 

  文化問題空前重要。如果當年秦始皇不在文字方面統一中國,在今天看來會是多麼危險。科技、制度的並軌階段都將過去並成為常態,構成我們的一種“集體無意識”。文化之道需要“大而化之”,需要去檢視衝突進而化解衝突,這種工作應由未來的思想家、學者、知識分子去做。 

  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一些經濟學家提出亞洲的經濟是“雁形”經濟。領頭雁是誰?當然他們認為是日本,而且經濟中心是在大阪。中國人不同意,提出“雁形”經濟的領頭雁是未來的中國,經濟中心可能是上海。韓國人不同意,說未來的“雁形”經濟中心應該是在韓國,它的中心是首爾(原名漢城)。亞洲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問題的敏感程度相當高,不管是北邊的中俄邊境問題,朝鮮半島核問題,還是南邊的西沙群島問題和周邊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核競賽問題,以及台海問題,中日東海油田問題、釣魚島問題等,都是一觸即發的。很多人認為今天是和平盛世,就國際文化形勢而言,我卻覺得實在應該居安思危! 

  2008年,美國CNN主持人辱罵13億中國人。這種對中國的不友好也出現在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以及日本、韓國、印度等亞洲國家中。為什麼近年來美洲、歐洲和亞洲強國對中國都不太友好了呢?為什麼在中國走向富強和自主的時代西方對科學民主的訴求變成了政治仇視和文化對抗了呢?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西方的冷戰思維模式的幽靈作怪,認為國家間關係非友即敵,國際關係就是二元對立。 

  4.走出誤讀與妖魔化中國的怪圈 

  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中國戰爭頻仍、民生凋敝,救國救民成為知識分子的當然使命。20世紀30年代陳序經提出了“全盤西化”和“走出東方”的思想,胡適為避免“全盤”二字的僵硬而提出“充分現代化”的觀點,並導致一場重大的文化論戰。大半個世紀以後,對這場文化論戰的是非學界已經有了更清醒的認識,那種“全盤”之聲的誤區經歷了歷史的公正驗證,真正死抱不放的人大抵不多了。如今,經濟的崛起必將引發對文化的重新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