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廣州文物建築面臨“建設性破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9 00:12:49  


  中評社廣州5月29日電/因為擴建大佛寺北廣場,西湖路上僅餘的20棟騎樓,又有12棟被納入了拆遷範圍。這些獨具嶺南風格的古建築,是廣州千年商都的歷史縮影,最能勾起老廣州們自豪的回憶。

  文物專家和市民發現,一些部門正陷入文化建設的誤區:一邊對斥巨資新建豪華博物館、氣派音樂廳、現代化歌劇院等津津樂道,一邊對不斷毀掉的文化古跡、歷史建築熟視無睹,甚至直接犧牲文物,“讓道”城市建設。

  祠堂故居去留兩難

  日前,在廣州瀝滘村400多年歷史的衛氏心和祠,“瀝滘站——一個正在消失的坐標系”公益展,每天吸引著數百人穿過密密麻麻的小巷前來觀看。

  “鄉村祠堂承載著一個族群的歷史、文化和記憶。”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生陳曉陽指著墻上一幅挖土機“巨爪”之下斷壁殘垣的照片告訴記者:“這裡原有31座古祠堂,如今拆得只剩下12座了!”

  被拆祠堂中,最有名的是玉溪大宗祠,曾是廣州保留最好的明代公祠之一。去年4月底,開發商組織施工隊伍,趁夜晚居民熟睡之時,強行拆除了該祠。當地村民上書市文物管理部門,要求制止拆建行為,得到的答覆卻是“該宗祠沒有列入文物保護單位”。

  無獨有偶。廣州西關素稱“粵劇曲藝之鄉”,分布著上百間名伶故居。當老城區開始“改造”時,伶人故居群面臨被拆。多名市政協委員上交提案,呼籲保護,但因“未納入名人舊居範疇”,無法列入政府文物保護之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