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國文化軟實力與文化安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31 00:00:25  


孔子像
 
  正如珀金斯《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所揭示的:在美國出現的“經濟殺手”披著經濟學家、銀行家、國際金融顧問之類的合法外衣,其實卻為美國全球霸權的戰略服務,他們拉攏控制他國的政治與經濟精英,向他們提出蓄意製造的錯誤的宏觀經濟分析和產業投資建議,誘騙發展中國家落入預設的經濟陷阱,從而控制這些國家的經濟命脈和自然資源。近來美國《混合語》雜誌不斷曝料:美國中央情報局在1996年後加緊了對第三世界學術界的滲透,出巨款讓一些人宣傳推進全盤美國化,打壓第三世界那些保護和振興本民族文化的人。 

  在弗朗西絲.斯托納.桑德斯的《文化冷戰與中央情報局》一書披露:為了滲透美國的霸權思想,中央情報局在文化領域展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輸出活動:舉辦講座和研討會,創辦學術刊物,開設圖書館,資助學者互訪,捐助講座教授位置等。 

  實際上,冷戰本質上是一場文化戰爭,就連西方內部,文化冷戰也從未斷絕。戰後美國文化強勢進入歐洲,包括西歐和東歐。但是,歐洲文化絕非被動全盤接受文化美國化,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一致致力於維護本國本民族的文化,尤其以法國為甚。為抵制美國文化的入侵,保護法國文化,針對美國在關貿總協定的烏拉圭談判中提出的文化產品貿易自由化,法國堅持“文化例外”政策,反對將視聽產品納入世貿組織貿易規章制度中。法國為此對歐洲各國進行不懈的游說,終於使得1993年歐洲議會采納了“文化例外”原則。2001年12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了《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該宣言第五條規定:“文化權利是人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創造多樣性的繁榮有賴於文化權利的全面實現。” 

  今天,應對從文化冷戰到文化熱戰的重要方式就是進行文化戰略的研究。二戰以後,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文化產業發展迅猛,根據聯合國的一項統計,1980年到1998年,世界印刷品、文獻、音樂、視覺藝術、電影、攝影、廣播、電視、遊戲和體育用品的年度貿易額從953.4億美元,增長到3879.27億美元。文化發展之快可見一斑。 

  當前,中國政府對於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問題有著自己的主張,提出了中國自己的文化安全觀,改革開放以來歷任國家領導人的文化立場,多在於強調合而不同,求同存異,鼓勵和加強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文明對話。中國也開辦了孔子學院和語言文化學院,希望有3000萬甚至3億的外國人都來學漢語。然而比起周邊日、韓政府目標明確且咄咄逼人的文化政策,中國的文化政策層面卻顯得氣象不足且特征不夠鮮明。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日漸崛起令世人矚目,與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響則亟待拓展。有數據表明,目前美歐占據世界文化市場總額的76.5%,亞洲、南太平洋國家19%的份額中,日本和韓國各占10%和3.5%。美國文化產業創造的價值早已超過了重工業和輕工業生產的總值。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我們需要培養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知識分子和文化工作者,他們知道什麼是最中國的、最優秀的、最能成為世界性的文化;知道什麼是全球市場;知道誰在消費中國,誰在了解中國,否則很可能將導致文化生產過剩或者錯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