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美三大評級巨頭黑幕重重 中國遭滲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7 00:07:38  


 
  付錢的就是上帝?

  在這些被美國永久調查委員會曝光郵件中,穆迪分析師在2006年4月份說,高盛就希望今天推向市場的一筆交易向我施加了嚴重壓力。當時高盛要求這位分析師修改穆迪給出的評價,給出更為有利的說法。

  美國永久調查委員會的調查顯示,發行人和分析師的溝通會影響具體產品的評級過程。

  在這背後,評級行業的“發行人支付模式”是受到最多質疑的。

  要得到一份由穆迪出具的評級報告,所需費用是多少呢?

  根據調查,一份RMBS或者CDO在初次評級或每年持續觀察所需的費用在3.5萬美元/次到5萬美元/次左右。

  而這部分費用是由產品的發行人來支付的,據美國永久調查委員會的調查顯示,每發行一個產品,發行人需支付給評級機構的總報酬在5萬美金到100萬美金不等。

  如果這個評級報告的價格是產品的消費者,即買方直接支付的話,將是一筆巨大的費用。

  從當前實際來看,評級機構主要採取的收費機制是向發行方收費。

  隨著評級對象的增多,三大評級機構先後採用了這種收費模式。

  目前主要評級公司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發行方為評級所支付的費用。根據2002年11月21日美國證監會聽證會的資料,穆迪公司收入的90%來自受評對象支付的評級費用,10%來自公司提供的研究和數據服務;惠譽公司的收入中同樣90%左右來自發行方支付的費用,大約10%來自定購服務(subscription services)。

  評級機構由發行人支付費用的模式,是個橫亘在評級機構的獨立性與利益之間的巨大衝突。

  這種衝突,在美國永久調查委員會曝光的穆迪員工與投行之間的郵件往來中被揭露得淋漓盡致。

  在這些被美國永久調查委員會曝光郵件中,穆迪分析師在2006年4月份說,高盛就希望今天推向市場的一筆交易向我施加了嚴重壓力。當時高盛要求這位分析師修改穆迪給出的評價,給出更為有利的說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