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南京與中國佛教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0 00:07:41  


葉皓,1957年生,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研究員職稱。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大學特聘教授,研究生導師。
  中評社北京6月10日電/光明日報刊載葉皓的文章《南京與中國佛教文化》,全文如下:

  (葉皓,1957年生,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研究員職稱。南京大學、上海交大等大學特聘教授,研究生導師。著有《西方國家權力制約論》、《政府新聞學——政府應對媒體的新學問》、《正確應對網絡事件——政府新聞學網絡案例》、《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等書,主編出版了《金陵頌》、《金陵人傑》、《金陵成語故事》、《金陵文脈》等“我愛南京”系列叢書,發表論文100多篇。)

  江南首寺

  建初寺的建立開風氣之先,為初來江南沙門提供了生活起居之地和佛事活動的方便。

  佛教文化流入南京,始於東漢獻帝(189-220年)末世。自孫權建立東吳政權定鼎建業(南京)之際,佛教南漸。

  公元222年,精通漢文、梵文等六國語言的西域大月支(氏)人支謙從洛陽來到吳地,孫權聞其博學有才慧,十分器重,拜為博士。支謙就在建鄴傳授佛教,翻譯佛經。這可以說是南京佛教初傳,也是佛教在吳地正式傳播的開始。

  東吳赤烏十年(247年),西天竺沙門康僧會至金陵,營建茅庵,設立佛像,進行傳道。當時吳人初見佛門僧人,觀其形貌衣飾奇異,懷疑有詐。孫權在得到禀報後,馬上召見康僧會,問他“你傳之道,有何靈驗?”康僧會說:“佛祖仙去,轉眼已過千年。他的遺骨舍利,依然神光照耀。從前,印度阿育王建起寺塔八萬四千座,就是為了彰顯佛祖的遺教風化。”孫權不信,說:“如果你能得舍利,我就為你建造寺塔,如果是虛誇妄語,國有法規,你必受刑。”康僧會要求孫權給他七天的時間。他和僧徒們潔齋靜室,把銅瓶放在幾案上,燒香禮請舍利。七天過去,銅瓶內悄無聲息。康僧會請求再給七天,孫權同意了。結果舍利依然沒有被請來。康僧會再次要求孫權給他第三個七天。孫權勉強准許。康僧會對法門屬眾說:“宣尼(孔子)有言: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法靈應降,而吾等無感?現在怎能面對國王的法令?只有誓死為期了!”第三個七天的晚上,還是沒有見到舍利出現,所有僧徒,莫不震驚恐懼。到了五更之時,忽然聽到瓶中有聲響,康僧會立即前往觀看,瓶中果然獲得舍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